『原创』人文西藏 作者| 人文中国学者 冀文正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是在古代,它俩却是一对至交,好得如胶似漆,一块玩耍,一块生活。火生性刚强,好斗善妒,时常和水争个高低,而水总是让着它,不和它一般见识,不和它争雄,到一边玩去了。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大自然的进化过程彷佛人的自我完善过程,在这个进化过程中,动植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所以在无硝烟的战争中留下来的成员都是胜者。
1988年,一批商人来到山东昌乐县的小村庄里,向村民们收购当地的打火石。这种乌黑的打火石随处可见,村民们听说后乐坏了,便出动全家老小背着小背篓去找石头。不久,村民们看到电视上播放的新闻后纷纷傻眼:这些原本在田头随便就能捡到的破石头,实际上却价值连城。
我国疆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现代哲学家宗白华曾说过:“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大自然鬼斧神工,有开创万物之能,很多山野之地都能发现罕见的宝石,价值非常高,但居民们并不知此为何物,因此被有心之人大量低价收购,最终导致宝石流失。
古人对石头可谓是情有独钟,四大名著中有两部就与石头有关,红楼梦也称为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和其祖父曹寅就酷爱收集石头,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便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除此之外,神话中也有很多关于石头的传说,例如大禹、石矶娘娘等等。
早在16世纪,世界上就出现了打火机的雏形,让人类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中解脱出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式打火石打火机曾经是上流社会人士炫耀的物品,但随着一次性打火机的出现,老式打火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各式各样老式打火机在市民于江手中,却演变成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收藏品。
早些年,家乡老年人常用烟代锅抽汗烟,而那个打火链和可燃棉是随身携带的。火链,就是打火石,是一对扁型的黑色石片,两个石片只要使劲划擦,就能产生出火花,火花又将可燃棉点着,记得家乡人管可燃棉叫火绒,而后把可燃棉放到烟代锅上,用力抽吸,烟就点着了。
但如今竟也成了小朋友手中的热门玩具。这不,近日小编看到这样一起案例。打火石的构造十分简单,十多厘米长的一根塑料剑体,顶端露出一截打火石,然后用一根三四厘米长的铁片在上面刮擦,便可冒出火花,不一会儿就能把纸团点着,而且孩子年纪小,无法正确评估打火石的使用环境和处理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昨晚去看了午夜场,才明白“救援队”救的不是人,而是地球发动机的燃料“火石”。有很多特写镜头,显示单颗的火石类似测地线球体,整体呈黑色,并均匀分布着红色红点。一位队员发脾气对着火石开了几枪,火石就报废了。另外,电影交代称火石是从石头里挖出来的,所以它到底是个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