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起金属炸篮、预热油锅、炸制薯条、控温沥油,看着热油中翻滚的薯条逐渐变成金黄色,机器人大厨麻利地将炸熟的薯条从油锅中一把捞出……近日,北京市发出了第一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这也就意味着,具身智能这一AI领域的领先技术进入了餐饮市场,为消费者服务。什么是具身智能机器人?
近日,谷歌和斯坦福大学合作研发的一款能炒菜、做家务的保姆级机器人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这样的人形机器人在生活服务类场景得以成功应用,背后离不开“具身智能”的技术支撑。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具身智能相较于以往的人工智能,更聪明、更类人,可以赋能更多应用场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将双腿折叠到身体后方,没有手部支撑,仅靠膝盖的弯曲就从“躺平”状态一跃而起,随即头部旋转180度“直视”镜头——近日,波士顿动力纯电版人形机器人Atlas以“骨骼清奇”惊艳全球。纯电版Atlas一只手有3根指头,浑身关节灵活得有些“惊悚”。
·如果无法获得大公司的战略投资,初创公司的生存将面临困难。未来能持续发展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可能不到10家。从去年以来,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是继大模型之后人工智能行业内讨论热度较高的议题,在投资圈也是趋之若鹜。
8月8日,由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主办,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立德机器人平台联合主办的“2024科技创变者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举办。国内外科学家、创业者、企业家及投资人等共同热议具身智能的未来发展路径。“目前智能涌现只是‘静态融通’,等待类脑的‘动态涌现’能力,实现真正的AGI。
具身智能机器人概念股周五表现强势,为智能机器人提供精密减速器的龙头企业丰立智能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录得20cm涨停。同日,在特斯拉5月股东大会上,CEO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会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长期价值来源。
图说:越来越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人气明星”。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下同)“你好,请把面包和水果分开摆放。”听到指令,“青龙”双臂轻展,用五根钢铁手指,将一根柔软的面包轻轻捏起,放在了一旁,面包上甚至没有留下一点抓痕。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前些年贺岁电影《澳门风云》中的机器人“傻强”,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机器人管家平时斟茶、按摩、做饭样样精通,危急时刻还可以喷火、变形,进行全息立体投影等。可以说,“傻强”正是“具身智能”的体现。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今年科技界的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点方向。众多初创公司涌现、融资屡创新高、技术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作为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
来源:人民日报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走进比亚迪长沙星沙园区物流仓库,两台身高172厘米的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
1950 年,图灵在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第一次提出了具身智能的概念,TA是能像人一样能和环境交互感知,自主规划、决策、行动,并具备执行能力的机器人或仿真人,是AI的终极形态。
人形机器人拥有聪慧的“大脑”、敏捷的“小脑”、灵活的“肢体”,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在今年的机器人博览会上,共有27款人形机器人亮相,让观众感觉离未来又近了一步。人形机器人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它们有哪些终极应用场景?
“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具身智能会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方向,相当于是连接了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的桥梁。”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上,谈及“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关联,来自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说。
来源:新闻联播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此前,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开篇即这样写道。“人形机器人”与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这些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生活的产品并列出现,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