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备战、备荒”,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主要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深山中,突然出现许多神秘的工矿企业,也正是这些工矿企业,完整地形成了我国第二套工业体系,只是后来时代的变迁,这些企业大多搬迁或者破产,留下许多废弃厂房,比如陕西的前进机械厂。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的原三线军工企业——国营南峰机械厂,是一个有职工上万人,占地近1300亩的空空导弹总装厂。1995年,该厂搬迁至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后,繁华难再。如今,旧址部分建筑仍在,荒凉颓废中依稀可见当年繁华的影子。
汉中南峰,全称:航空航天部南峰机械厂;番号:航空航天部二0二厂;对外通信地址:汉中八号信箱;内部黄叶:0一二空空导弹制造基地.始建于一九六六年,前身为林彪“五七一工程”基地之一,后"五七一工程"败露覆灭,航空航天部接管。
文/旅行探险官(欢迎个人分享与转载)要么心在书里,要么身在路上,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对中国发展史有认识的人们一定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推动了许多社会建设运动,其中有一项运动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它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却一直延续至今,这个运动就是三线建设。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环境不断恶化,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进行了一场极大规模的迁移过程,举全国之力将东北、沿海等重工业的机器和设备,转移到内地相对较隐蔽的山沟或偏远地区,这是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史称三线建设。
来源:【中国文物报】步履铿锵 重庆持续推动“四普”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完成14787处“三普”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复核工作,复核率已过半,新发现文物460处……重庆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早”开局,以“快”起步,以“稳”前行,以“新”贯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举措,质效并举,持续推动
来源:【中国文物报】深秋十月,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当一天普查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陕西。多家中央媒体、行业媒体以及省级媒体记者跟随普查队员的脚步,在陕西礼泉、旬邑、彬州、岐山、扶风等地复查“三普”点位,踏查“四普”新发现。
从远古陶器、青铜器烧制铸造,稻类作物种植,上古路桥开凿架设、运输工具改造,到随后的民间造纸、堰渠修筑,当代的农作物改良加工、工业品制造、国家航空器生产基地发展、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设备研究与开发,无不显现出汉中人的勤劳、智慧和创新意识。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进入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我省“四普”工作进展如何?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跟随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陕西线,实地走访了咸阳和宝鸡两市共7个地方的普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