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精装典藏版。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采用编年体,以时间为主轴,按照年、月、日记录历史,能清楚反映出每一桩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读者带来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家里仅有的两个老人,表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开除,姥姥更是不知。我把爆竹拆成一个个纸炮,装在口袋里,一手拿着燃着的香,爬到阅无一人的城墙上,掏出一个纸炮,在香头上把它点燃,扔到城外,听它们的爆炸声,心中大为愉快。
摆在案头的这套《柏杨曰:资治通鉴精华版》,让我心中很有些兴奋。说起《资治通鉴》,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知道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还知道它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撰而成,相信还有一些人会把它视为人生必读书目之一。
珞珈山的“青干班”是一个政治机缘,时间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是它却集结了足以影响若干人前途的社会关系。1946年,总统蒋中正的儿子蒋经国,在重庆浮图关中央训练团原址,创办了中央干部学校,招考研究部第一期,完全是蒋经国私人干部培育中心,那些研究部第一期的若干学生,曾经主宰台湾政坛三十年。
许多学者都对《中国人史纲》有高度的评价,有人说此书“代表的是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是平民治史的一个高度。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见方面,至今无人可以逾越,甚至可以说,连个堪称及格的竞争者都没有。”
近日,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精装典藏版。1993年,最早由远流出版公司以72册平装书的形式出版,是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的十年心血之作,现代中国人阅读《资治通鉴》不可替代的入门读物,将旧时帝王之“借鉴”转为现代百姓的“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