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民俗大节,从腊月到正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一系列围绕春节开展的民俗活动,正月初十是民俗传统中的“地日”,也称为“石头节”,相传是“石头神”的生日,是古时候人们对山石大地的敬畏,有很多关于石头制品的有趣民俗,如这天不准搬动石头磨、石臼等器物,俗信这样做会伤了庄稼,让新的一年粮食减产歉收。
央广网呼和浩特2月7日消息(记者刘晓祺)正月初十这天吃莜面,寓意着健康和长寿。莜面是一种由燕麦制成的食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象征着财富和运气。因为“莜”与“有”谐音,人们认为吃莜面能够带来财富和好运,民间流传着吃了莜面可以年年有余的说法。
中华民族讲究“万物皆有灵”,按照传统习俗,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是一个节日。故将正月初十命名为“石磨日”、“石头节”等。既然是“石头节”,自然有很多习俗和禁忌,比如这天不允许挪动碾、磨等石头做的工具,避免伤害庄稼。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原创稿“出锅啦!”伴随一声吆喝,热气腾腾的蒸莜面出锅,扑鼻的莜香吸引了现场的来客。散了热气,笼中蒸熟的莜面线条匀称、色泽晶莹。“山药片片凉汤汤,又是肉又是蛋,各种凉菜摆一半......”蘸着配好的凉汤或热汤,几大笼莜面迅速被一扫而光。
据说正月初十是“老鼠嫁女”的日子,并且老鼠是比较讨厌的一种动物,不仅不劳而获偷粮食,还经常打洞破坏房屋,正月初十这天晚上要早早的关灯,不能打扰老鼠的喜事,否则“你扰老鼠一天,老鼠扰你一年”,这一天看到老鼠不能打,并且在水缸旁边点一支蜡烛,晚上给老鼠领路,并且这天在屋角撒上五谷杂粮,让老鼠晚上吃,为的就是希望老鼠记住人们的好,不要去祸害粮食作物,能有一个好收成,过个丰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