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震惊中外,惨绝人寰。而“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日本侵略者的战机就开始不断空袭南京,此后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处于劣势的中国空军,勇敢顽强地与来犯日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全面打响,这是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范围涉及江苏、安徽、浙江三大省,以及东海部分海域,参战总人数约为100万,其中中国80万,日本20万,历时三个月,最终以日军伤亡4万余,中国军队伤亡30万余人,上海全面沦陷而告终。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GDP总量排名全国第2位。从GDP总量来说,江苏甚至超过了世界上部分中等发达国家。目前,江苏下辖13个地级市,其中,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从1667年江苏省组建以来,江苏省省会城市出现了好几次变迁。
1937年11月12日,侵华日军攻陷上海。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率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分兵三路向南京进犯,其中日军第13师团重滕支队于13日在常熟沿江高浦口登陆,第16师团在徐六泾口、野猫口登陆,19日攻陷常熟。接着,日军继续西进,直逼江阴。
在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上坐落有一座纪念馆。它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在纪念馆6号门附近还建有一座二层小楼,与旁边的办公区明显地隔开。那里便是纪念馆的文物部,存放有好不容易收集来的最重要、最能够见证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部分证物。
12月13日,江苏省档案馆公布了《抗战时期江苏和南京地区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丛书中收录的部分档案。这些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轰炸、焚烧、抢劫、掠夺……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战时损失调查与统计工作陆续开展,形成了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调查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