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认为,宋代以后学颜真卿的人,甚至要比学“二王”的还多,而且学颜有所成就者也不在少数。再看每一年的国展,颜体风格入选的作品很多,最终夺得大奖的也不在少数,与之相比,每年入选作品几乎见不到学欧阳询、柳公权的,这是为什么呢?
1980年5月,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展出,由此书法国展拉开序幕…第一届参展书家中不乏舒同、林散之、赵朴初、沙孟海、郭沫若、启功、沈尹默、丰子恺、潘天寿、沈鹏、康雍、刘炳森、费新我、苏士澍、周慧珺、陈佩秋、聂成文、魏启后、尉天池、赖少其、王冬龄、吴善璋等当代名家…
笔者跟踪书法江湖20年有余,在很多人眼里认为唐楷中的欧体“不待见”,国展创作中写欧体不占什么便宜,国展楷书培训流传了这样的一句顺口溜:“楷书那体最理想,魏碑颜体加遂良”,这句话的大意是,投稿国展这三种楷书字体是最占优势,魏碑+颜真卿+褚遂良,这一二十年的国展,加上书协的单项展来看,实事求是的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一些书法国展上,哪些作品容易被评委看中,这可能是许多参加书法大赛的人所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对此进行一些分析,给想要参加书法大赛的人提供一点帮助。第一类:草书作品草书作品在各类书法大赛中所占的比重是其它几类书体的总和,当然,这里说的草书也包括行书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