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认为是稳定轻松、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的职位,很多人选择当老师时都或多或少地出于这些因素。但是随着《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全国高校和医院将中止事业单位革新,保留高校和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属性,取消其编制。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同工同工资,增加社会公平,是为了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增加社会活力。纵观关于北京高校这次事业编制改革的文件,却是回避了高校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的职称工资问题。因为教师的职称和财政经费、养老保险、住房补贴、出国交流都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郝文婷)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切实解决高校改革中面临的教职工编制紧缺、人才引进难和高级岗位总量不足的难题,内蒙古创新普通高校机构编制管理,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标准(试行)》,变编制管理为人员总量管理,解开高校编制不足的
按照中央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部署,到2020年底,中国将全面取消事业单位编制,没有了事业编制这把“保护伞”,一时间曾经人人羡慕的高校教师这一“铁饭碗”被打破,对于一些想要毕业之后进入高校就业的博士生来说,心理开始打鼓。
该网帖称:“2018年是武汉大学在2015年推出所谓‘3+3’聘期制教师制度的第一个考核期,结果在第一个3年工作考核期后,网络曝光只有4人通过评审,进入武汉大学的正式教师编制,而没有通过考核的特聘副研究员等则面临没有薪水的失业状态。
高校取消编制早已不是新鲜事。如今不提供事业编制,不仅仅是针对教学科研岗的教师,行政管理岗的教师也是如此。“招聘1名行政岗人员启事(非事业编制),学历要求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北京某“211”大学2023年的招聘公告中明确写道。
新华社福州12月24日电(记者陈弘毅)福建日前出台的《福建省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职业院校可将教职工编制的30%用于聘请兼职教师,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按编制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予以补助,旨在引导职业院校进一步强化专业实践,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江西省抓牢重点环节 积极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江西省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部分内容如下:☞ 出台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政策,现有博士学位的专职辅导员人数达383人,占比达5.3%。
这导致很多考生选择另谋出路,什么事业单位、国企、农信社这些,虽然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2020年起,事业单位改革完毕,其中国家已明确:高校教师和公立医院医生会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