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为庆祝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8周年,由天津9名书画家共同创作的《致四时悠然》长八米卷首次亮相。《四时悠然——藏在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作者、资深媒体人张治也在活动现场向天津市院士专家工作发展促进会赠书。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为李旺所绘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李旺供图中新网天津6月21日电 题:中国画里说夏至 读懂二十四节气便是读懂中国智慧作者 张少宣夏至前一天的傍晚,坐在天津五大道桂林路22号的小洋楼中,记者与节气图书《四时悠然》的编审张治先生和书中插画作者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李旺先生闲坐访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在巴拉圭共和国亚松森召开。北京时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经过委员会评审并正式通过决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新社天津6月21日电 题:藏在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是世界“通用语言”作者 张少宣一位身着布衣者席坐于地,手压一把蒲扇,身前是鱼游浅底,荷花相映。男子双目低垂似在观水,又似冥想,一双布鞋则散落一旁——这是图书《四时悠然》里的一幅小小夏至图。6月21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时值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六周年,作家文珍的全新散文集《风日有清欢——二十四节气里的诗与人》由译林社出版出版,这是文珍对自己跨时三年的阅读、生活、观察世界的记录,借与廿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破题,读书、远游、觅友、怀人,昨日之诗与今日之事互为观照,于四时风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节气亦可作体察当代生活的新刻度。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开栏语当寒冬渐退,北半球的泥土中开始萌动一种不可遏制的生机,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着“春”字的节气——“立春”就来了。“立春”通常在每年公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标志着新的一年新的春天之始。
春节作为内涵深厚、内容丰富参者众多、影响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在2024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与春节有关的历史古迹也值得我们更好地加以研究保护和利用传承核定农历春节: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位于江苏南京紫金山上,与农历春节有何关系?
来源:【人民日报】农民画《俏金秋》。 赵庆玲绘,刘燕提供农民画《二十四节气宁波篇》。 余海君绘,刘燕提供农民画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作者身份命名的画种,是生活的艺术。历史发展中,传统农耕文明孕育了剪纸、刺绣、木雕、彩绘等诸多民间艺术形式,是农民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数量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