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某些人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已经是个发达国家。以年收入中位数 —— 也就是一半的人比这个收入高,一半的人比这个收入低 —— 而论,一个典型的中国人要买一部iPhone需要工作227小时,而法国、英国、比利时、韩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人只需要工作70到90个小时,美国人更是只需要工作50个小时即可 。
在互联网的浪潮里,一种奇特的薪资认知悄然蔓延。打开各大社交平台,仿佛 “月薪过万” 成了职场入门标配。小红书上,年轻人分享着精致生活,配图是不菲的下午茶和名牌包包,字里行间透露着轻松过万的收入,仿佛这一数字毫无门槛 ;
特别是在朋友圈看到身边的一些人好像赚得越来越多,吃穿住行都开始升级,心里总有些许的不安和焦虑。这种时候你可能就会想:“难道我真的是拖后腿了吗?”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人均收入”这个数据,根本不适合用来衡量你是否过得好。
除此以外,还有一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数据,没有收入的人占7.1%,500元以下的占12.2%,501-1000元的占7.6%,1001-1500元的占5.1%,1501-2000元的占6.1%,2001-3000元的占11.9%,3001-5000元的占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