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思想家作品中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情感,他们著书立传不是为了追逐某个潮流或者热点人物,而是迫切感到社会中的某些问题需要做出应对,所以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并尝试着提供思路——这大概也是做学问跟做学术的区别。
文:韦森来源:价值网韦森,原名李维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2000年至2001年曾为剑桥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正式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对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宗教神学等学科也有着广泛的涉猎。
在《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中,除了政治方面的论述,哈耶克讨论了计划与法治、经济控制与极权主义、保障与自由、纳粹的社会主义根源、社会的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与自由、联邦制与国际秩序等问题,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和洞识。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对当今世界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其对自由市场、个人自由和政府干预的坚决主张而闻名,被誉为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真实的耶路撒冷,更是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与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近三十年来,翻译界无大家,遂成为了一门专业技术,“google体”、“金山体”屡出不穷。曾有某出版社重译名著,人手一本,分工合作,重视效率,只虑收益。也曾有某译者短短四年翻译了覆盖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23本书不同学科的著作。翻译之粗略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