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站在江西省信丰县油山革命纪念碑前,每每吟诵着陈毅元帅这荡气回肠的“绝笔”——《梅岭三章》,一下把人的思绪带回了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
2、梅岭三章【作者】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1936年冬,由于叛徒出卖,陈毅被困梅山,辗转于山间树丛,在“虑不得脱”的情势下,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下了含有绝笔之意的《梅岭三章》。
这是陈毅同志在梅岭坚持三年革命游击战时写下著名的《梅岭三章》诗篇之一,陈毅同志在革命斗争生涯中,国民党将捉拿陈毅从三千大洋涨到五万,革命的艰苦生活,恶劣的斗争环境,使他屡屡遇险,但都被他一一化险,吉人自有天相助。
1927年,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血腥镇压的黑暗时刻,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于8月1日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拿起武器,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陈毅同志在粤赣边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梅岭三章》。那人写了一个条子交给看守的人,条子上写着:“我叫陈海,是红军六军团长征时掉队的,因为与组织断了关系,现我流落在大庾敌46师修马路。我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和负责同志面谈。”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侵略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了沈阳与辽宁全省,旋又向北推进,除马占山与苏炳文先后率部奋起抵抗,予敌重创,终因孤军无援,败退苏联边境外,其余东北数十万国军,奉命不抵抗而向关内撤退,让日本侵略军迅速而轻易地占领了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