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刘永昶当那个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少年在蛇年春节归来时,他没有辜负人们足足五年的等待。依旧是玩世不恭的做派,无拘无束的举止,他这一“闹”,便是惊涛骇浪,便是天翻地覆。但究竟是谁在闹海,哪吒还是魔童?很显然,在影片中,除了重塑莲身,作为经典神话的哪吒传奇几无痕迹。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逐渐崭露头角,其中《哪吒闹海之魔童闹海》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这部影片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经典角色哪吒,还通过现代的视角和精湛的制作技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
江阳沽酒客按语:本文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切入点,分析影片蕴含的文化隐喻与文化觉醒。从十二金仙角色唤起对传统神话体系的重视,到玉虚宫象征西方霸权主义、龙族隐喻中国传统文化遭恶意抹黑,以及天元鼎上美元符号、绿卡状腰牌、像新冠病毒的药等细节,都影射了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霸权行径和恶意渗透,导致年轻人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优秀传统品德缺失。
封面新闻 “四川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高开疯走”,创造中国影史新纪录。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6日晚上7点,《哪吒2》总票房已突破60亿元。哪吒这个经典IP再度爆红,各地“抢吒儿”大战也拉开序幕。天津、安徽等地相继发文,自称哪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