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介休市城关乡闫冀堡村高跷被批准为县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踩高跷被称为木棍上的东方芭蕾,有着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也称为“绑高腿”,是一种民间杂技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民俗表演。通过装扮各种古装造型,边走边表演,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大泊子高跷的现状与传承研究清朝诗人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写道:“村公村母扮村村,屐齿双移四柱均。高脚相看身有半,要知原不是长人”。就像舞狮、跑旱船、秧歌、锣鼓等民俗,高跷是我国常见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之一。
高跷会演员走街串巷进行巡游表演。 马振宇 摄高跷会演员走街串巷进行巡游表演。 马振宇 摄中新网河北新闻2月20日电 (徐巧明 朱珊珊)2月18日,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和平街道栗各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场高跷会表演吸引了近千名村民围观。图为高跷会表演。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一支高跷队伍踏着黄土地而来。……今年河南卫视春晚的开篇节目《龙舞》,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想过我们的高跷艺术还能这么表现。”“拍摄的时候就觉得很了不起,最后的成品效果更让人震撼。
近日,在河北省隆化县伊兴湖公园,一场精彩的高跷表演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表演者们大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画上花脸,穿上戏装,脚踩1米多的高跷,扮演着形态各异的角色,时而翻转腾跃,时而轻歌曼舞,展示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来源:【龙虎网】龙虎网讯(记者 韦衡)沛桥高跷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两根长0.85米左右的木跷杆做成,中间钉耳,装上踏板。踩高跷人将脚置于踏板上,再用绳子将跷杆紧缚于双腿,然后可立起行走,极具观赏性。本文来自【龙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为制作完成的兽头。师傅为学生绑高跷。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郝辰研)“高跷走兽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在稷山县阳城村的墙壁上,一幅幅走兽画卷栩栩如生,这些画作以严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展现了高跷走兽的形象,配上文字解说,传递出古老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