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农村养老问题也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关注的重点。据民政部的预测,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届时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大关。
原标题:首份国家层面农村养老总体部署出台力争不出村不离乡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本报记者 蒲晓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服务能力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短板依然突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沈昌健一直关注农村与农民。“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需要养老的老年人数量庞大,养老问题突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共同解决。”
特约评论员 常盛在河南新县戴畈村,留守妇女依托村社组织组建孝心护理队,服务本村留守老人;在江苏新沂市,市里打破原有“一镇一养老院”格局,规划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湖南株洲,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惠及城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农村的老人没有被遗忘,
编者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24年的经济工作,要着力塑造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民生福祉、安全发展和舆论宣传等十个方面的新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坚实步
【来源:央视新闻】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生活在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有1.2亿人。相较于城镇地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深、速度更快,而农村也是我国养老体系的薄弱环节。为了应对农村的老龄化难题,各地都在进行积极探索。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2亿人。而且由于人口城镇化、人口迁移流动化、老年人的乡土情结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程度更高,形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城镇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农村养老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今年58岁的安徽含山人金枝目前在北京干家政,再过两年就到了领养老金的年龄,但她决定先不回农村老家养老了——一方面她想趁着自己干得动,在北京再多挣几年钱;另一方面,老家的医疗水平也不高,并且村里没有敬老院,只能去县城或镇上,很不方便,敬老院也不一定能提供理想的养老服务。
本报记者 周 欢核心阅读在哪儿养老?谁来服务?资金从哪儿来?农村养老存在一些现实难题。近年来,江西省不断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广互助养老、拓宽投入渠道等,努力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截至2023年底,江西省老龄化率达到18.76%。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川观智库研究员 燕巧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提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因地制宜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我国养老服务短板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