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株洲站10月10日讯(株洲晚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 谌晓玲)记者昨从株洲市群艺馆了解到,株洲市第6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下简称市非遗)出炉,本次共13个项目获选。至此,株洲市市级非遗项目已达58个。
4月17日中午11点,在湖南九所宾馆株洲攸县佳裕兴米粉摊位前挤满了食客,代表株洲出战的攸县佳裕兴粉店店长刘辉,边忙着给刚出锅的米粉碗里添加包含豆腐、猪血、猪肉和青菜的高汤,边向食客介绍正确的吃粉说明,“吃烧汤粉有讲究,先吃瘦肉、豆腐、猪血,再吃粉,然后喝汤。”
2025年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长沙开幕,省长毛伟明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发展,培育更多有“烟火气、湖南味、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湖南味,少不了攸县味,攸县味翘楚,攸县米粉必须有名字!
有没有一道菜是你在饭馆里吃过后就念念不忘的?要问我这个问题的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四川粉蒸排骨了,第一次就一个感觉:这也太好吃了吧!排骨嫩滑,米粉超级入味,酱汁拌饭恨不得干掉3大碗米饭!吃完就想着自己做,但是就觉得那个米粉很特别,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
4月17日中午11点,在湖南九所宾馆株洲攸县佳裕兴米粉摊位前挤满了食客,代表株洲出战的攸县佳裕兴粉店店长刘辉,边忙着给刚出锅的米粉碗里添加包含豆腐、猪血、猪肉和青菜的高汤,边向食客介绍正确的吃粉说明,“吃烧汤粉有讲究,先吃瘦肉、豆腐、猪血,再吃粉,然后喝汤。”
攸县“粉”出圈攸县,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种向往。攸,浓缩了中国人的生活深度。攸县人,是中国人生活的“黄金配角”。80万攸县人,20万在全国各地打拼。他们吃苦霸蛮,凭借勤劳的双手掌控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攸县人的一天,从一碗米粉中苏醒。
醴陵炒粉:“三天不吃粉,神仙站不稳”醴陵人喜欢吃米粉,对米粉的钟爱有句俗话:"三天不吃粉,神仙站不稳。"醴陵炒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属于湘菜系醴陵菜,极似电影《食神》中的蛋炒饭,食材简单,做法也不复杂,但味道全系于掌勺人对火候的精准把握,是油与火的艺术。
(央视财经《回家吃饭》)当你听到湖南夜市这四个字,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臭豆腐,口味虾,还是湖南米粉?来湖南旅游必不可少的美食,除大家耳熟能详的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受大家欢迎的小吃藏在湖南夜市里,今天《回家吃饭》来到湖南冷水江,带大家一起领略湖南夜市的魅力。
从小就喜欢米粉,百吃不厌。母亲似乎是想把所有的爱给我,每次给我做米粉的时候,都会加个荷包蛋、放肉片以及叶子菜。然后,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长大后,到市区上高中、到衡阳读大学、到湖北工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周边找找,看有没有攸县米粉。
做法步骤1、猪肉沫切好。2、姜蒜切沫。3、坐锅烧热不放油直接炒散肉沫的水分。4、加适量料酒去腥。5、加适量的油。6、放姜蒜一起炒香。炒至变色。7、加耗油生抽辣椒油。再加1碗清水。8、2勺老干妈炒香。改小火炒5分钟。汁稍微有点粘稠即可。9、装出。10、坐锅烧水。
祖传老手艺“我们攸县的一碗粉里,装着的可都是满满的历史呢!”4月18日,彭虹自豪地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攸县米粉的故事,还得从元末明初“嗦”起。当时,攸县为湘东道教朝拜地。道教倡导素食,有位乡民叫廖天麒,传承米糕工艺,用柴火烧制出米面,以卖米糕切条给香客为生。到民国时,这种榨制
大大米磨成粉,加点红糖一蒸,松软香甜,家人吃上了瘾,天天吃不够。宅在家里一个多月了,继续捣鼓各种吃的。之前买的面粉已经被我霍霍得差不多了,家里还剩下很多糯米粉,为了消耗掉它们,我做了大米蒸糕,又软又糯又香甜,非常好吃,一会儿功夫就被吃完了。儿子点名明天还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