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大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展开了长达70年的拉锯战,最终大清帝国依靠其庞大的体量才征服了准噶尔汗国,在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清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再加上准噶尔经常性降而复叛的小动作,着实让乾隆伤透了脑筋。
各民族的“守边人” 清廷于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收复伊犁;乾隆二十二年彻底清除阿睦尔撒纳等准噶尔残余势力,彻底控制了卫拉特蒙古地区;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清军进驻喀什噶尔,至此天山南北完全归于同一,新疆地区与清代中央政府的关系空前密切。
2015年6月4日,我们迎来了锡伯族西迁251周年,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锡伯儿女骄傲的日子,251年前锡伯族先辈们,头顶是乾隆皇帝旨意,肩负着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使命,历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与恶劣的自然抗争,赶着牛车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徒步万里,从东北走西北边陲伊犁,到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1760年清朝平定西蒙古准噶尔部,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将军府治所以惠远为中心,惠远城是伊犁将军的驻地,周边又建卫星城惠宁、绥定、广仁、瞻德、拱宸、熙春、塔勒奇、宁远等,其中惠远城又分为满营、汉营、蒙营三支武装,且于各地建立八旗军“旗屯”体制,设置领队大臣、总管、佐领管理,旗屯成员为不同族别的旗人,披甲当差者能够获得土地,平时耕种务农不纳赋税,战时则入军作战,战士必须自备武器、粮食、战马和仆人。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彻底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天山南北纳入大清帝国版图。由于此前准噶尔汗国经常性的降而复叛,再加上天山以南的和卓残余势力依旧存在。于是,乾隆决定在新疆实行军政一体的伊犁将军管辖体制,并从内地和东北、蒙古等地抽调精锐到新疆驻防。
人民网察布查尔6月6日电 (罗继娜)5日,拙木豪格长篇小说《大清锡伯营》(第一部)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举行签名售书仪式。6月5日,拙木豪格长篇小说《大清锡伯营》(第一部)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举行签名售书仪式,现场上拙木豪格给退休老教师孔淑瑞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