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电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出品的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精品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近日在央视频客户端、红果短剧等平台上线播出。该剧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文艺形式相结合,通过微短剧形式,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古籍文化的深邃魅力。
仅余不及原书4%篇幅的《永乐大典》,每次有新闻发生都会登陆热搜引人关注,最近的一条消息是,讲述《永乐大典》修复故事的短剧《重回永乐大典》上线,该剧由国家图书馆、央视频、红果短剧联合出品,以免费形式供网友观看。
记得爱默生说过,一个装满图书的房间,昏睡着人类最好的精灵,当我们打开这些书,精灵们就会醒来。如今,有一个精灵醒来了,他是《永乐大典》的“书灵”,名叫元鉴,他素衣白袍,长相俊朗,但他畏水畏火,有《永乐大典》历经流散的种种记忆。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11月5日,以古籍修复为主题的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观影会在京举办。该剧是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精品短剧,已入选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
旧时藏书家在面对历劫幸存的古籍时,往往爱说“冥冥中自有神物护持”,道出对古籍的珍爱和对其流传不易的感慨。暗中的神明难以寻觅,但现实中确有一群人默默守护着古籍的平安、延续着古籍的寿命,他们就是分布在全国的古籍保护工作者和活跃其间的古籍修复师。
新京报讯(记者滕朝)11月13日,以古籍修复为主题的精品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上线,该短剧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而不久前上线的精品短剧《锦衣巷》则入选了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4年度拟扶持项目。两部短剧均为红果短剧出品。
近日,以古籍修复为主题的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在抖音平台上线播出,受到网友关注。该剧是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精品短剧,由抖音集团旗下红果短剧发起,央视频、国家图书馆联合出品,已入选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1月13日,聚焦古籍保护的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上线播出,带领观众回溯《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重回永乐大典》海报。出品方供图本剧讲述了图书馆古籍修复所学员邵白与《永乐大典》的“书灵”元鉴相遇、相知,并“携手”修复古籍的故事。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微短剧作品,《重回永乐大典》于11月13日正式上线。该作品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抖音集团出品,央视频、红果短剧联合出品,在央视频APP、红果短剧、抖音等平台上线播出。
来源:经济日报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到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00亿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
于琛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在各大社交平台呈现出了迅猛发展趋势。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今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正在热播中。以“微短剧”这一全新艺术形式,展示古籍修复的科技与情怀,让观众感受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更引人关注的是,不同于传统短剧需要付费观看,《重回永乐大典》全集免费。
作者:刘桂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非遗文化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沉浸式体验、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之外,非遗与微短剧、视频网络日记等创新文艺形式、网络传播方式的结合,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增添了活力。
微短剧必须被贴上狗血、浮夸、粗制滥造、土味的标签吗?显然不是。近日,由红果短剧推出的《重回永乐大典》、《锦衣巷》等免费精品短剧接连上线,收获了广泛好评。微短剧行业不断演进,免费短剧模式正逐渐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