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座城市,是否可以想办法为老人们做件暖心的事?这是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市人大代表吴祖强带进今年人代会现场的问题。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份《关于解决老年人买报看报不方便问题的建议》。书报亭曾经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买一张晨报,边看边喝咖啡、吃早餐,是许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大家好,我是新闻评论员尹武。11月23日,《扬子晚报》封面主图推荐了一篇新闻,标题“20年的老报纸,饱含母亲细腻的爱”。新闻说,安徽铜陵00后女孩张琦,收拾房间时发现家中珍藏了20年的《扬子晚报》。她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留这些报纸?妈妈指了指报纸上面日期。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陈家祠地铁站B出口马路对面的报刊亭摇身一变,“爆改”成了麦当劳。来源:小红书@羊角铁粉来源:小红书@广州叉烧妹来源:小红书@广州叉烧妹据悉,这是麦当劳在广州试点的第一家报刊亭麦当劳,主营咖啡、早餐和冰淇淋等品类。
嫦娥六号月背挖土带回地球来中国旅游city不city啊毕业季,高校花式送礼物中国三蹦子走向世界甘肃天水麻辣烫出圈中式木头建筑里有多少奥妙……这一年,世界各地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个领域。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信息碎片化时代,如何了解真实、权威的新闻?
“卖报啦!叔叔、阿姨,买一份报纸吧。”7月20日上午7点40分,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烟台融媒中心发起的“卖报小行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芝罘区所城里宣化门前启动,首期近60名“卖报小行家”在父母的陪同下,手拿报纸沿街吆喝、售卖。
下班后顺便在街头的报刊亭买一张当日的晚报,这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街头几乎见不到报刊亭了。报刊亭的消失,标志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把过去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改变为刷手机。
漫画/傅汝萍郑艳琼记忆停留在多年前,这条街有两个报刊亭,一大一小,相隔不远。那时,报刊亭还红红火火,四壁挂满了琳琅满目的书报,连窗台也堆满了报纸。傍晚,报纸便可销售一空。城边上这两个报刊亭,装点了这条街,也提高了这条街的文化品位。那些年我也热衷买报刊,独爱它的油墨香味。
在虹口区吴淞路上有一家报刊门市部不过今年,这里的租约将要到期申城最后的报刊门市部这次也许真的要说再见了爷叔坚守37年这里的售报员姜俊每天清晨6点开门卖报日日守候顾客13个小时37年来风雨无阻连顾客都说:“过节都不休息,实在不容易。
互联网飞速发展,人们习惯了刷手机获得各种资讯,带有墨香的报纸、杂志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如今在上海的吴淞路上,还硕果仅存着最后一家报刊门市部,售报员姜俊,37年来每天清晨6点开门卖报,日日做满13个小时不曾休过一天。
作者:付彪据《今晚报》报道,日前,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东北角公交车站旁,老赵正在自己的报刊亭前整理着报纸,沉浸在自己的报刊世界里。“虽然如今来买报纸和杂志的人不多,只靠卖报刊也赚不了钱,但我舍不得这些老顾客和老读者,他们每天还能来报刊亭买报,我是最开心的。
小伙伴们期待已久的非遗主题精读产品《China Daily讲非遗》正式上线啦,我宣布它就是今年的王炸产品!这个课程真的超级棒,不仅有线上的音频精讲,还搭配了中国日报出版的精装《璀璨非遗》主题报纸,真正实现沉浸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