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正在积极的制定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正是我们国家法制进步的重要表现,也给很多茫然中的人带来了希望,我觉得很好,充分的体现了国家在治理过程中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斯民甚幸!
轻罪前科封存制度遥遥无期,很多人期盼早日落地,实行起来太难了从"前科封存"到"重塑生机"引言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轻罪前科封存制度的落地可谓历尽波折。这个问题虽然不新鲜,却直到近两年才被广泛关注。文中透露,此前此类呼声较少,多数来自于亲身遭遇困境的普通公民。
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这就意味着,关于相关工作的论证和调研已经基本结束,纲要一般要经过高规格批准以后,正式发布。这个纲要,也标注了落地时间。其中,第四条是关于轻罪前科封存制度的。
公考很多岗位在拟录取时候,需要对考生及其家属进行政审的。一部分家世不够清白的人,成绩再好,也是无缘被录用的;家人犯错,考生被牵连公平吗?从现代法治理念来说,有点严格了!政审一般要求考生无犯罪记录,同时还要求其直系亲属,也没有违法记录。政审的力度根据岗位不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着眼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检察官研讨班指出,完善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更好促进社会大局稳定。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王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鲜明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标志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不再停留在理论探讨或议案提案层面,即将转化为生动的法治实践。
南都讯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以下简称《纲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茅仲华介绍,《纲要》提出,依法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认罪认罚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机制。
从法律规范外层面看,违法和犯罪所引发的不利后遗效应,包括对当事人甚至其近亲属的就业、升学、入伍、政审、入党等影响及社会歧视,出现趋同化倾向。在招工市场上,如果你是一个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可能应聘保安和保洁都不够格。
从美国“舒尔茨”案看我国重罪转轻罪中的犯罪记录封存问题王 帅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婧雯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摘 要: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一般而言,重罪不适用记录封存,轻罪直接适用记录封存,不会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