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这天有空,却不知道到哪里去。关键是想看社火,但是找了一整,说说正月十二都没有。幸好扈邑区朋友说:来,县西正月十二“迎爷”,热闹很。打马扬鞭,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鄠邑区。打探清楚,今天是在三号路旁边的三旗村迎城隍。
阳光讯(记者 张京)“迎城隍”是陕西省鄠邑区(原户县)北部乡村古老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被列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名录。每年春节期间,鄠邑区都会举行盛大的“迎城隍”活动,以此来祈求新的一年辖区平安、人民安康。
2024年6月8日下午,西安市鄠邑区定舟村关帝庙文化艺术节暨重修关帝庙十周年庆典商讨会举行。乡贤张志博、杨俊杰、张佑民、张民安、杨兵洲、李奖励、张景振、夏正提、张新宽、夏金提、贾影迁、张新合、张元社、李景宁、石养龙参加。
“睁眼看西安”首发。早些年听斗门镇窦老师讲,长安县沣西高桥乡曹坊村的城隍爷供奉的是明朝“南七北六十三省总城隍,当时是张学良掏的钱,总城隍庙老牌匾小时候还见过”。听完之后,心中十分诧异。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有明朝皇帝敕封的“南七北六十三省总城隍庙”。
通常,被人供奉的神灵神像大都是安放在固定庙宇中,而在西安市鄠邑区北部乡村一带,却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城隍神像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更有意思的是,在鄠邑区这片不大的区域里轮流祭祀着三尊不同的城隍。2月5日,正月初八,正是鄠邑区甘亭街道西羊村迎城隍的日子。迎城隍 迎的谁?
锣鼓在社火表演中必不可少社火表演是春节里的重头戏鄠邑区的“接城隍”活动声势浩大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兔年春节,立秋千、亮灯展、接城隍,关中地区的社火如燎原之火,热闹非凡。社火是民俗艺术的瑰宝,比如至今已流传700多年的周至上阳化村的社火。
游城隍,既是一个民俗,也是渭河南岸鄠邑区境内村民的迎春狂欢节,是北方大地春天里的一个盛大节日。鄠邑北乡的游城隍分为三社,共五十三村,分布于大王、渭丰、涝店、苍游、光明诸乡镇。民国二十二年《重修户县志》载:“各合数十村为一社,轮流迎送。每岁皆于冬十月报赛,角胜斗靡,竞相夸耀。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拉开了“走转改”的新一轮序幕。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将我们的笔触和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和群众。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
民国七八年前后,祖父在秦岭圭鹰山下的太平峪口经营木材生意,商号“泰盛隆”生意尚为可观,太平峪口是个山货交易市场,木材、药材、烧柴生意最为兴旺,劫匪抢劫之事也有时发生,弄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山民和商人不得安宁,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我祖父目睹了劫匪抢夺钱财的凶暴和商家山民的无奈,他敢作敢为,自勇为首组织民众多次与匪贼搏斗,这是生命关天的大事,但毕竟我们人多势众,邪不压正,曾几次赶跑了匪贼,保护了山民和商户的安宁,然而也引起了劫匪的极大不甘心,匪贼既怕又脑,怀恨在心,于民国十六年八月间趁黑夜在祖父未加提防的情况下,将祖父“拉票”绑架,关押在秦岭观音山上私设的牢房中,情况十分紧急,生命非常危险,山民百姓、商人为之着急,但又无可施之策,因为匪贼太残忍凶暴,祖父人机智聪明,晚上趁匪贼疏忽监管之际,他设法弄断窗棂越窗而逃,他不敢走正路攀藤附葛摸下山来,渴了饥了在小溪中喝口水,就这样脱离了虎口,虽然人已逃脱,但出路何在,这山口万万不能待,他才决定把木材生意交给了掌柜的闫氏和韩氏照管,后来带上银元徒步连夜直奔西安城再做决定想办法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