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到朱由检煤山殉国,大明立国276年,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大明这家近300年的“公司”也算是根深蒂固,广袤的南方依旧控制在忠于明朝的势力手中,而且南方没有像北方那样受到战乱波及,好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1645年,扬州失守以及史可法在扬州被俘杀的消息传到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但是弘光皇帝和马士英等重臣依然对长江防线抱有一丝幻想。然而,长江固然是天险,但是如果无人防守或者防守不得当,长江防线被突破是早晚的事情。
以致于很多朋友认为明朝灭亡后就是清朝,但其实在这中间,还存在一段短暂的“南明”时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逃往南方,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迁都建权的速度如此之快,这都要得益于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度,首都北京沦陷后,南京迅速成为有实际内涵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成为了原来明朝官僚最集中的地方。
序言;我相信只要是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北方的政权一旦遭受到外敌入侵的话,一般都会进行一次战略性的逃跑,而这个方向就是一路向南,只要过了长江天险,那么这个政权还在一线生机,甚至能再延续100~200年左右,就像晋朝的永嘉难度,宋朝的靖康之变,都是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大明王朝没了,各地的亲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南明18年的历史拉开序幕,遗憾的是崇祯帝杀了自己所有的后代,这也给后来的南明政权留下了是否是正统的内部矛盾,导致几个政权偏安一隅还在内斗,结果使两次中兴的成果很快损失殆尽,很快政权就被清军剿灭,给历史留下了遗憾的篇章。
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在陕西西安建立自己的王朝—大顺,并发起了对大明帝国心脏北京城的进攻,李自成亲率10万最精锐的大顺军主力部队,沿大明的长城防线一路向东攻击前进,一路所向披靡,明军望风投降,除在宁武关遇到守将周遇吉的抵抗外,沿途几乎未遇到实质性的抵抗。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占北京后,崇祯帝自杀殉国,自此,享国276年的明朝灭亡,同年,万历帝之孙朱由崧,在南京被马士英、史可法等人拥立为帝,他仍以大明为国号,史称南明、明安宗,但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后,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而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是醉生梦死,排斥东林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