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罗海韵作为成都传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第六届世界国际诗歌周”邀请了国内外众多诗人汇聚蓉城,共赴春天里的诗歌之约。从3月15日启动至今,诗人们已参与了一系列主题论坛、创作采风等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感受成都的诗歌底蕴和历史文化。
“中国有句话叫‘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来到的长城有点不一样,它藏于水下,轻易不露‘芳容’。”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来自乌克兰的留学生娜斯佳正在拍照记录“水下长城”这一独特景观。22岁的娜斯佳目前就读于河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2021年10月一对远隔万里的年轻人结束了6年的跨国网恋福建深山里的小村庄因此迎来了一位金发碧眼的新娘——俄罗斯姑娘娜斯佳她从故乡来到中国福建的霞浦县城定居说起了中文爱上了中国文化泡起茶来得心应手筷子使得颇为熟练她还学会了几道中国菜下厨姿势有模有样通过视频聊天娜斯佳和亲人时常隔空
中新网承德10月28日电 (记者 艾广德)“以前我的朋友跟我说,你要是没来过长城,就不算是真正到过中国,今天我终于明白这句话了。”站在金山岭长城上,来自乌克兰的留学生娜斯佳(Mankovska Anastasiia)颇有感慨。 今年22岁的娜斯佳目前在河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读书。
我知道怎样去爱。我知道怎样变得温柔和顺从。我知道怎样看穿某人的眼睛,面带迷人、魅惑、迟疑的微笑。还有我柔软的身体那么轻盈苗条,还有我飘香的卷发那么亲切柔顺。哦,和我在一起的人儿苦恼并被柔情万种所笼罩……我知道怎样去爱。我貌似害羞。我如此胆怯、温柔并且永远安静,我只用我的眼睛说话。
我的日子作者:(俄)茨维塔耶娃朗诵:(俄)娜 斯 佳我的日子是懒散的,疯狂的。我向乞丐乞求面包,我对富人施舍硬币。用光线我穿过绣花针眼,我把大门钥匙留给窃贼,以白色我搽饰脸色的苍白。乞丐拒绝了我的请求,富人鄙弃了我的给予,光线将不可能穿越针眼。
夜作者:(俄)叶赛宁朗诵:(俄)娜斯佳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俄罗斯诗人,构成了俄罗斯文学长期以来对中国的重要影响,并持续至今。本书不仅有“赋予俄罗斯诗歌以精神,以心灵”的茹科夫斯基,作品中充满悲剧美与叛逆力度的“民族诗人”莱蒙托夫,将音乐性与诗歌完美融合的“诗人音乐家”费特,“最纯
记者 曲鹏 济南报道继《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和《暗影中的人》之后,“马里乌波尔”三部曲终结篇《娜斯佳的眼泪》日前由新星出版社引进出版。“马里乌波尔”三部曲是作家娜塔莎·沃丁的亲身经历,也是展现了乌克兰一个世纪流离与动荡的民族寓言,更是人类文明悲剧的全景切片。
“敢把整个黑夜,撑成一棵大树,一棵明亮的大树。在365个黑夜中,始终,闻到花香”。船儿沿大运河向北,从武林门码头到富义仓,这个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