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当年在山西插队落户时,我经历了两件事,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情,但却令我温暖又感动,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我还记得很清晰,并且永远都不会忘记。事情的详细经过,还要从我下乡当知青说起。
(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未经平台和作者授权,请勿转载!)张欣奕老师是一位老知青,她曾在贵州省遵义地区的一座小山村插队落户生活了九年,最终考上大学离开了贵州。张欣奕老师说,当年她和一名叫陈家和的男知青是最后回城的“姐弟俩”,这个叫陈家河的弟弟,最终却成了她的丈夫。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似乎就在转眼间,五十五年的时间就转瞬即逝了,五十五年前的那个春天,也就是1969年的3月间,我怀揣着梦想,离开北京,离开父母,来到了革命老区陕北,开启了我下乡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涯,那年我十七岁。
料定命中无大事,关心雪后有梅花,春秋大义,宏观题材,已无以打动自己,更愿意读平淡故事,忆平凡往事。我父亲是农林水战线的干部,那年我们8个高中生和2个初中生的父亲都是同一个战线的就下到县桃花公社爱国大队林场,加上早二年下来的知青就有二十多人了。
我们在北大沟打柴结束后,创业队里开始安排知青们放假回家过年了。女知青们大部分都去了自己的保垒户家,偷偷购买一些年货(如果被村大队长或治保主任发现,社员们会被扣上偷机倒把的罪名,所以去保垒户家进行私下交易)。
陕北人民淳朴善良这是有口皆碑的,我曾在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多年,对陕北老乡充满了感激之情。我是1969年1月中旬乘坐知青专列离开北京的,满载知青的列车到达陕西境内的铜川车站后,我们在铜川住了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又换乘大卡车一路北上,最终来到了陕北延安地区的马家圪塔大队,我们北京来的三十名知青分在三个生产小队,因为一队的条件相对较好一些,我们十一名知青被分在了一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