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孔子之伟大,不只因为他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还在于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成就了“三千弟子,贤才七十有二”。这让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进而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也让他们成就了一番非凡的事业。
典读《论语》,提升智慧《雍也篇》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语意】子贡问夫子:“如能利于百姓,又能周济天下,何如?可以称得上仁了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在《论语·雍也》中,子贡问孔子:假若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可以算是仁人了吧?孔子回答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恐怕都难以做到。接着,孔子给出了一个关于仁的标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什么是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儒家的核心标准就是,这个人认可不认可“仁”。(一)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曰“爱人”。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关爱。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原则。孔子还具体解释了仁的标准:1.
来源:【三秦都市报】■苏子淇在《论语》20篇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在个人修养方面,《论语》主张应该培养君子理想人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不断地践行是塑造君子人格的必经之路。在君子人格的修养实践中,要坚持克己之道、忠恕之道、中庸之道。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光明日报驻布拉格记者 杨艺明近日,捷克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周刊主编兹宾涅克·菲亚拉在当地媒体撰文表示,中国政府以《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的形式阐释了中国的外交理念,这部精彩之作勾勒出世界上不同人群对美好未来追求的“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