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刃木的产品在我看来都是有着不错的性价比。最近我心入手的这把多功能小刀也是如此,一张稍多的价格。带来的是10余种功能,无论在日常应急、户外使用都非常不错。接下的内容来看看这个小刀。简约的包装盒上可以看到这把小刀具有刀、锯、锉、割绳刀、酒起子、多规格的批头。可以说适宜性是比较广的。
本人对EDC装备的想法在这几年有着很大的改变,在刚开始接触这个圈子里的时候,本人还是很喜欢那种高级且逼格满满的装备,慢慢的本人发现,以前的想法确实有点华而不实,经常出现装备舍不得用的时候,这点实际上很多玩装备的朋友都遇到过,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如果你每天带很多装备,真到需要用的时候
首先说:喜欢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和谐社会来说,并非主流。其次说:你买刀,到底为什么,这个原因很难界定。反正喜欢不喜欢的人,手中总会有意或无意之间拥有并使用了它,不到一个巴掌大的小刀,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把。
其实在网购兴起之前我就已经有了随身携带小刀的习惯,那时候主要是因为自己喜欢吃水果,带个小刀能随时削个果皮,很是方便。而当网购兴起以后,我的随身小刀又多了一个更常用的任务,那就是开包裹、割扎带,一把趁手的小刀可比用钥匙直接划方便太多了。
良好的厚度设计在切削时颇为顺手,而瑞士Sandvik的12C27不锈钢维护起来也很省心,几乎不用打理,用完用水冲冲即可,不用担心生锈的问题这把S708是一款适用面很广的直刀,而且重量非常轻,方便携带,日常家居、户外野营、甚至当作战术刀具来使用,都同样心应手的。
越来越喜欢小巧的装备,精致的装备不仅具备很好的便携性能以外,同时还拥有一定的把玩属性,这点对于玩装备的朋友来说是有目共睹的,当然对于装备而言,精致这个优势是要建立在实用基础上的,如果牺牲了功能偏向于小巧,这就有点避重就轻了。
说起多功能战术刀具,出于制造工艺、冶金水平以及工业基础上的差异,国际上占据高端宝座的还是西方那些诸如卡巴、极端武力或者丛林王一类的名品,但是飞速发展的综合国力和工业水准,使得国产的该类产品也逐渐拥有了可以和西方品牌较劲的实力,虽然大部分的战术刀具在整体上还略有瑕疵,但是整体呈现的
作为多功能铲的前身,工兵锹是士兵携带的一种装备,我国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装备了这种皮实耐用的装备,虽然是一把小小的工兵锹,在真实的战术环境中,不仅能够快速的开沟掘土,同时一把工兵锹就能代替沉重的工具包,能够大幅度缩减负重,从而显著加快机动速度,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高战斗力的一个因素。
作为国产多功能折刀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款,这种WA942其实并不单单只有一种型号,按照刀柄材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黑色、橙色两种颜色的G10手柄,以及碳纤维黑色手柄一共三个版本,各个版本之间在规格尺寸、刀具功能上基本没有什么不同之处,都是配置了九件实用工具,依据这些不同的工具可以衍生出15种之多的不同功能。
一说起功能全面的多用途军刀来,大多数人最先想起来的就是名声在外的瑞士军刀,但是这种并不怎么复杂的刀具,对于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将金属冶炼玩的炉火纯青的华夏民族来说,制造出来一两款能称得上优秀的刀具,其实也就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在动不动就进行宇宙探索的今时今日。
北美研究生一名,没事晒晒我的EDC装备。先来张大合影看起来很和谐吧。casio光动能手表一枚,不值多少钱,但我喜欢。 从国内带的三刃木丢了,根据各种评测买了一把折刀,亚马逊五星好评,材质很好,刀很锋利,就是太大了。挂在裤兜里,感觉裤子都被它拽掉了。
Robert De Niro 和 Anne Hathaway 主演的《The Intern》果库君已经不止提过一次了,今天再次说到,只为 Robert De Niro 的那句「男人的口袋里每天都带手帕,就是为了身边女士落泪时随时可以递上去」。
作为被称之为以作工具的态度来制造户外刀某个国产知名品牌,也一度推出了不少实用之作,先不论设计是否新颖独特单单是质量方面就算得上是登堂入室级别的了,其中就有这种HARNDS简单有效的双子星折刀,这种折刀的闭合长度仅仅122MM,而刀刃的部分也不过86MM,刃体的厚度为3.2MM,刀身部分除了切割桶刺不设其他功能,风格简洁流畅不见任何累赘。
前几天的哀牢山事件,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作为一个户外爱好者,关注的更要多一点,具体情况要等官方专业的人员给出科学客观的解释,退役军人也好,专业户外从业人员也好,这些名头对于大自然尤其是哀牢山来说都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