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人体生理结构的独特理论——人体四海。人体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各自承载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并通过特定的穴位与全身经络相连,维持着人体的健康与平衡。
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这个问题,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四海一般是指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渤海这四个海。然后而这并不是正确的,这也只是我们强行解释的四海,因为方向不对,东海和渤海的位置是相同的都在东边,照这么说的话四海就要变成两海了,那么你知道这四海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中医问诊或者健康参考必须要关注到“三通”是否不通了。人体基本有“三通”: 大便通,小便通,微微汗出。如果一个患者多日发烧不退,并多日没有大便,这时应该考虑通便,大便通了烧自然就退了,不通再怎么折腾都没用。
四海(four seas) 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海”是江河之水归聚之处。经络学说认为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如百川归海,故《灵枢·海论》指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今天来聊聊“四海”,具体指那些地方,在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对于四海有着非常多的描述,《海经》开篇就是:“地之所在,六合之间、四海之内”,意思是:“大地所承载的,皆在天地四方之间,四海之内”,古人认为,中国境内四周有海环绕,按照方位,分别为“东海”、“南海”、“北海”、“西海”,不
所谓“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由于《灵枢·海论》篇正是以人身四海为论述的中心,说明其流注所在,阐述其有余不足的证候,及针刺调治方法,故名之为“海论”。“四海”是指水谷之海、血海、气海、髓海,四者含义依次分叙如下:“胃者,水谷之海”——胃是饮食水谷汇聚之处,为水谷精微的发源地。《灵枢·玉版》说:“谷之所注者,胃也”,说明胃主受纳,是人体所需营养的源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机能活动,皆禀受于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供养。“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亦即血海——冲脉是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处,是全身血液汇集之所,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一身经脉贯通的主干。
内经有经水四海之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又说“胃者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膻中者,为气之海;脑为髓之海。”经水就行于地上,汇聚之地则为海,海环于地之四周,故别为四海。征之地理,水皆东归,犹人之髓海之藏。究水之来路,源于天之雨降,犹人之水谷之海布精微于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