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池:地址池是有一些外部地址组合而成,我们称这样的一个地址集合为地址池。在内部网络的数据包通过地址转换到达外部网络时,将会在地址池中选择某个IP地址作为数据包的源IP地址,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用户的外部地址,提高访问外部网络的能力。
NAT全称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于1994年提出,主要针对IPv4网络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把内网IP转换为外网IP,可以理解为“翻译官”,一般集成在防火墙、路由器上。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2019 年 11 月 25 日全球的公网 IPv4 地址已耗尽。NAT Server 是在接口视图下配置,命令格式为:nat server protocol { tcp |udp } global global-address global-port inside host-address host-port。
22、为啥V500R001C20版本执行多次相同global ip和inside ip不同port的NAT Server时会报“Error: This inside address has been used.”?
本文主要分享了WebRTC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术语,着重讲解了WebRTC是如何实现P2P通信以及WebRTC信令的作用,同时讨论了WebRTC在技术上的优势和劣势,最后还提供了一个简单的WebRTC Demo代码。
GitHub - jitsi/ice4j: A Java implementation of the ICE protocol: 一个纯 Java 实现的 ICE 库,支持 STUN、TURN 和打洞,适用于 Java 应用。
NAT是一个可以将内外网地址互相转换的存在,它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内网的主机已经被分配了IP地址,这些IP地址只能在内局域网里面使用,但是这个时候内网的主机又想和外网通信,NAT就可以把内网地址转换为外网地址来实现互联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