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将原子排列间隔缩小至50纳米。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利用量子模拟器将原子尽可能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有助科学家探索奇异物质状态,构建新型量子材料。传统上,这些模拟器捕获原子的间隔至少为500纳米。
近一个世纪前,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 引起了人们对量子世界一个「奇事」的关注,自那以后,研究人员一直为之着迷和烦恼。当原子等量子粒子相互作用时,它们会摆脱个体身份,转而形成一种比其各部分之和更大、更奇怪的集体状态。
近日,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宣布由其领导的团队,基于固态氖开发出一个新型量子比特平台。此次,由阿贡国家实验室领导的研究团队,与FAMU-FSU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副教授Wei Guo团队合作,建造了一个新的量子比特平台,展示出开发量子计算机的潜力。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2月8日报道,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首次成功地将处于特殊量子态的两个分子连接在一起,在量子计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更强大的量子计算,并支持新的研究技术。
中新网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5月6日在北京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科研团队基于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并命名的一种新型超导量子比特,实现了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在此系统中构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场以构造人工规范场,在国际上首次实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如今许多人在家用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电视观看色彩逼真的影片,其中的量子点就是刚刚公布的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量子点这种纳米级材料不但为液晶显示技术带来质的飞跃,它在光学等方面的特性也为研究人员在生物化学、医药等领域“探照”出更多潜在的应用路径。
从真空波动生成可调随机数的实验装置。图片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科技日报北京7月13日电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方面取得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首次展示了对量子随机性的控制。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包括Biswaroop Mukherjee, Airlia Shaffer, Parth B. Patel, Zhenjie Yan, Cedric Wilson和Valentin Crépel,均隶属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超冷原子中心和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