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模型”无疑是2023年最热的关键词之一,随着大模型概念的崛起和广泛传播,金融行业因被视作最优落地场景也同步掀起了一轮热潮。大模型究竟会给金融行业带来什么?它会在何种程度上重塑技术和业务,会衍生出怎样的商业价值?
#快消八谈##消费##经济#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生成式AI在2023年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漫长的历史星河中,金融业一直站在数字化技术创新的前沿。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自然率先体会到大模型带来的价值。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机构,马上消金一直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目前已经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业务各个领域,此前还发布了全国首部《金融大模型》专著,以探索“人工智能+”金融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初,ChatGPT引发全球轰动,很快席卷整个科技圈。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短短半年多时间,国内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纷纷在算法模型、数据服务、应用场景等方面全方位竞赛。今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大模型也纷纷破土而出,相继落地。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我国金融领域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和活力。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 “人工智能 +” 首次被写入,这标志着 AI 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12月6日,在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以金融业务能力为核心的团体标准《金融大模型应用评测指南》,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多维度金融大模型评测数据集(2024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随着AI大模型技术兴起,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正将它应用在各个业务场景。数据显示,当前逾70%的国内金融机构处于大模型调研阶段,8%处于立项阶段,17%开始进入测试阶段,部分金融机构甚至已将大模型技术投入实际应用。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当下最受大众瞩目的热点话题。伴随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迭代速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大模型技术也被认为是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引擎。
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8月28日,在金融大模型发展论坛上谭建荣、倪光南、孙茂松和杨新民四位院士及100多家金融机构,携手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共同探讨金融大模型的未来。“金融行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要求高、场景丰富,是大模型技术和算法突破的沃土。
来源:【人民网】金融业对“模型”并不陌生,“大模型”一字之增,改变了什么?近年来,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智能推荐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为金融科技从“想到”到“做到”,提供了应用支撑。
财联社12月9日讯(研究员张玉虹 记者郭松峤)ChatGPT发布一周年之际,AI大模型的讨论热潮仍旧方兴未艾。在ChatGPT的推动下,国内的大模型企业亦从探索和尝试渐进深水区。在国内“百模大战”中,有关垂直行业的专有大模型的应用,一直被高度关注。
【《金融大模型应用评测指南》发布 界面财联社等参与制定】财联社12月7日电,在上海市委金融办、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下,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联合近日发布《金融大模型应用评测指南》。这是全国首个以金融业务能力为核心的团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