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月洒下清辉,清风拂过脸颊。仰看喜鹊惊飞,低闻知了幽鸣。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3日电 题:从黄沙漫天到蓝天常在作者 阿力木江·托合提买买提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镇,是我的家乡。去年6月,我结束在上海的工作生活回到家乡,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回顾过去这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风沙少了,天更蓝了。
◎科技日报记者付丽丽马爱平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3月21日至23日,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至6级偏北风,阵风7至9级,并伴有较大范围的沙尘天气。3月22日晨,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
本周,一场“遮天蔽日”的强沙尘暴席卷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这也成为近十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实际上,不仅是亚洲,近期墨西哥、美国等地也遭遇了沙尘暴天气。那么,印象中消失多年的沙尘暴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如此严重?
央视网消息:9月19日17时10分,新疆克州乌恰县部分乡镇路段遭遇短时强沙尘暴侵袭,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当地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在受沙尘暴影响最大的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县道415线一路段,瞬间风力达7级的强风裹挟沙尘造成这一路段能见度不足10米,不少车辆因视线受阻无法行驶。
【中国故事】作者:陈新(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1在平生初见沙漠之前,我是见过沙的。我所见之沙,是页岩经过日晒风吹雨打霜冻风化而成的泥沙。它们在我老家川北绵延起伏的红丘陵中,以司空见惯的形式存在着。
方 霄大漠之中,不只有与风沙为伴的艰辛,也有着令人魂牵梦绕的美景。其中最让我陶醉不已、回味无穷的,是躺在沙丘上沐浴斜阳的悠然时光,让人身在大漠,却恍若置身世外桃源。我曾为工作来到位于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离住处不远,就是一大片连绵起伏的沙丘。
童年和少年时代是人生中求知欲最强、接受知识最快的阶段,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即新鲜又稀奇,家乡的风花雪月、风土人情、山山水水、乡音乡貌都烙印一般烙进了儿时洁瑕如玉的记忆里,构成了脑海中最初的生命意识框架,溶进了血液中,成为精神生活元素的原始组织部分,可谓乡印烙在心,一世故乡人呢!
【一线讲述】讲述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林业发展保障中心管护员 宋建江柯柯牙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维吾尔语意为“青色的悬崖”。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每年四五月份,大风夹着黄沙侵袭而来,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