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12月19日,北京 冬至日将至 正午十二时 故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被金光点亮十分壮观 △2020年12月19日,冬至日将至,北京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正午十二时,故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被金光点亮。
文·段宏刚“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坐落在北京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的故宫紫禁城内,如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三大宫殿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参观。它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我国有三大博物馆,其中有两个都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有两个,并非病句,而是历史造就的事实,一个是正统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个是民国时多次迁移的国立故宫博物院,也就是如今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虽然台北故博并无故宫之实,但其藏品却不输正统的故博,甚至有人认为台北故博的藏品要更胜一筹。
现在故宫已经实行“一条线”单向参观了,即从南面的午门进,最后从北面的神武门出。相信大家每次出神武门的时候都会在门前掏出手机和它来张合影:不知道大家每次看这座威严的大门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门上那几个大字—‘故宫博物院’写的真是苍劲有力,它们都是谁写的呢?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授意摄政内阁修改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逼迫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始,也请人题写了院名,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名是五个颜体大字。
如果你去过北京故宫博物院,你一定会看到门口上的牌匾“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如今看到的便是郭沫若先生所题写,其实之前还有一位为故宫博物院题过匾的人,他就是李石曾先生,两位先生的牌匾,风格截然不同,李石曾牌匾端庄沉稳、雄浑大气,而郭沫若牌匾活泼灵动,洒脱奔放。
“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出的清代开笔仪式的工具和纸笺毛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书写、绘画工具,也是蕴藏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清代皇帝使用的御笔,材质丰富,工艺精湛,笔管题铭文字又极具特色。清宫储藏的毛笔数量可观,据《养吉斋丛录》记载,乾隆五十七年,懋勤殿储存的各色毛笔就有两万余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