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位举世公认、史不绝书的谋略大师,却被刘备算计了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准,一次比一次狠,让诸葛亮明知是计,却不得不鸟入樊笼,乖乖接受并配合刘备的安排,充当刘备的棋子义无反顾,为刘备的江山鞠躬尽瘁也无怨无悔。
峡谷的世界中,没有了战争,英雄们也不用为了战斗而忙碌了,安安静静的生活,让他们平时疏于锻炼。看到如此姿势的诸葛亮,刘备直接忍不住了,上去就一个亲嘴,这倒是让诸葛亮遭受十万伏特的打击,自己的主公这是要干嘛?
——说说《隆中对》与卧龙现在中学课本中选的《三国演义》章节,基本都是从刘备“三顾茅庐”往后的部分中选出的。因为真正“三国鼎立”大框架的出现,也正是从刘备在荆州成势,联合孙权阻击曹操,并趁势取得荆、益两州而开始的。
刘备选择诸葛亮的道理很简单。刘关张加上赵云,尽管都很能打很会打——温酒斩华雄,三雄战吕布,挑颜良,劈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且“英雄事迹”的确很多,但是,他们几乎没有真正打过胜仗,连个稳定的地盘都捞不到。刘备不得不“常在别人的屋檐下”低着头混日子。
有句老话说:男儿十五达父志。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像诸葛亮这样的天才人物,在15岁时肯定早就已经胸怀天下了吧?公元196年,15岁的诸葛亮看到41岁的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会不会暗暗为这招妙棋鼓掌赞叹?赞叹之余,也会不会也有些许的失落涌上心头?
我们看看罗慕士教授的译文:To Xuande, Kongming appeared singularly tall, with a face like gleaming jade and a plaited silken band around his head. Cloaked in crane down, he had the buoyant air of a spiritual transcendent.
刘备选择诸葛亮的道理很简单。刘关张加上赵云,尽管都很能打很会打——温酒斩华雄,三雄战吕布,挑颜良,劈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且“英雄事迹”的确很多,但是,他们几乎没有真正打过胜仗,连个稳定的地盘都捞不到。刘备不得不“常在别人的屋檐下”低着头混日子。
《三国演义》中,视诸葛亮为平生大敌的,除了魏蜀争霸时期的司马懿,还有一个人,几乎恨诸葛入骨,这个人就是周瑜,周瑜用尽心机谋害诸葛亮的种种打算失败之后,留下最著名的的警语,便是周瑜临终前发出的感慨:“既生瑜而何生亮”。
刘备与刘协的叔侄关系,一直有很多人不认同,而且这种不认同也是有根据的:查一查二人的谱系,就会知道刘备不可能是皇叔,但是我们同时还要看到: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汉末乱世,刘协管刘备叫叔叔,也没啥不可以的,起码在当世枭雄眼里,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刘备的对手曹操孙权,也没有指责刘备“冒认皇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