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津科普说消息,说到医用酒精,大家都不陌生,这可是家庭小药箱和医疗机构常备的消毒药品。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做好手部卫生是预防疾病重要的一环。在各类消毒剂中,酒精的能力不容小觑。不过,很多人都有一个关于酒精的认知误区,那就是“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这届网友实在是太有才了,在我新冠病毒对酒精特别敏感?我在《新冠病毒对酒精特别敏感?研究终于为喝高度白酒预防新冠正名了?》一文中已经介绍过,酒精之所以可以杀死像新冠病毒这样的包膜病毒,主要是在一定浓度下,酒精的亲脂性可以破坏病毒脂质分子包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让病毒“透水”而死亡。
但其中不少人依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少量饮酒就能把危害降低。2022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酒精消耗量与灰质和白质体积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虽然没有人确切知道酒精是何时首次生产的,但它可能是至少在数万年前发生的一次偶然事故的结果。然而石器时代晚期啤酒罐的发现已经证实,至少早在大约 10,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发酵的饮料就已经存在,并且有人认为啤酒可能先于面包成为主食。
酒精,学名乙醇,是一种在常温环境下容易挥发、无色透明的液体。在日常生活中,酒精的用途极为广泛,包括医疗用品、食品饮料、汽车燃料等,特别是在医疗领域,酒精作为一种有效的消毒剂,被广泛应用。酒精的消毒机制酒精能够消毒,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挥发性和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