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时,地球面对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白天,背对太阳的另一半是黑夜。有了地球的自转,才有了不断交替的白昼与黑夜。同时,地球自转是按照一根假想的轴进行运转的,我们把它称为地轴。在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地轴通过地球中心,并连接南极和北极。
凌晨3:30,被吾儿剧烈的咳嗽声吵醒,再也无法入眠。起身坐在客厅里,我犹豫着到底是看一部片子呢还是将剩余的几十页《傅科摆》读完?最终还是选择了埃科选择了《傅科摆》,觉得接下来的阅读又进入到迷糊状态的话,或许还能睡一个回笼觉。
(科普作者:邵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导读尽管我们都知道地球在动,但这项事实的证据不管多么确凿,却全都是由天文观测结果推断而得,没有望远镜,不知道该怎么样用望远镜的人,完全没办法亲眼看到那种运动。近日,有网友对傅科摆和地球自转的关系比较好奇,向小编发出了疑问。
16世纪,“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依据相对运动原理提出地球自转的理论。但这一理论只能停留在让人们从主观上接受的水平。哥白尼19世纪,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设计的一项实验,证实地球自转的原理。
步入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群参观者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圆形石台,石台中一个闪闪发亮的金属球从馆顶高悬而下,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圆球沿着顺时针方向大幅度旋转摆动,不时地碰倒围台边的金属柱,发出清脆的“噹”的声音,引得津津有味观看的孩子们的一阵欢呼,这就是证明地球自转的科学装置——傅科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