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22日,“文学洛神”萧红在香港病逝。当时,萧红被庸医误诊,切开了喉管,导致无法说话、进食。临终之际,她只能拖着病躯,用纸笔写下两行字: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冷遇,身先死,心不甘,不甘。
萧红的《呼兰河传》,呈现出东北那片广袤而富有生机的土地,还有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和生活的艰辛。作者捕捉了呼兰河小镇的日常风景、人物和故事,结合了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让呼兰河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喜怒哀乐通过生动而真实的描写,带给读者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活片段。
它没有像其他小说那样,一上来就开始讲故事,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以散文式的的叙述方式来讲述呼兰河城,讲述它的位置、长相,风土人情,以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系列荒诞的悲喜剧,而后又重点刻画了小团圆媳妇、歪嘴子、有二伯等三个悲剧人物,伴随着笔墨的行进,其祖父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内容梗概: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期分享的好书是《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20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