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从开始认字就接触标点符号,没有这些“小精灵”,我们极有可能迷失在文字堆里,它们种类繁多,从来只有人告诉我们怎样用它们,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来历。要知道,在人类已经建立起成熟的造字和语法体系后的几千年间,可一直没有用过这种叫做“标点符号”的东东哦!
我们都知道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在标点符号没有引进我国之前,我们是靠句读来对文章进行停顿和休止的,但是靠句读来对文章进行停顿,经常会出现误读、误解原意的情况,很多时候要重复读几遍才能完全理会文中意思,所以标点符号引入我们国家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
这就要从古人的说话方式和说话语气来考虑了,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么长的一篇古文,即使是在现在有了断句,也让人很难懂得其中的意思,在当时为何没人误解他的意思呢?
1939年7月30日,《今日评论》2卷6期发表了王力先生的文章《谈标点格式》。实际上王先生《谈标点格式》一文的标题若编排为“论标点 格式”或更恰当,因该文除谈标点符号的误用以外,还有汉语文章所引英文首字母是否需要大写和汉语文章横排还是竖排等“格式”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