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面对市面上众多的头盔品牌与型号,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不同的头盔之间又存在哪些显著的差别呢?选购时,首先要查看头盔是否具备3C认证标志,这代表着头盔已经通过了国家强制性的安全性能检测,能够在骑行中为您提供基本的保护。
(记者 史安琪 杜春娜) 近日,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对头盔的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一规定将于2023年7月1日实施。
记者 史安琪 杜春娜近日,为规范和提升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能,保障骑车人员交通安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对头盔的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一规定将
7月1日起,《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新国标将于7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2年12月1日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
近期电动车行业出现了一个久违的大新闻,对于车行老板以及头盔生产商来说,这是一条利好的消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感觉是又想骗我钱?2023年度电动车7月新规,正式开始实现新国标头盔政策GB 811-2022相信有些朋友看到这里就来火了,难道又要逼我买头盔?
记者今天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决定对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商用燃气燃烧器具、电子坐便器、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水性内墙涂料等7种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CCC认证,将低压元器件由CCC自我声明恢复为第三方评价方式。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 如今,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是很多人的出行首选。但不可忽视的是,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防护严重不足,面临的交通风险很大。发生事故时,安全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对头部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是驾乘人员的最后一道防线。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发生在广东中山的一起车辆剐蹭事故虽然碰撞并不激烈但是骑车人的安全头盔破损严重塑料外壳解体破裂的头盔碎片扎伤了骑车人的眼睛类似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不过关导致消费者受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对于
头盔“新国标”1日起实施,记者走访福州市场发现——部分商家仍在售卖“旧国标”产品7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标准GB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在产品规格、安全要求上均有提升,填补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空白。
导 读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骑行时需要佩戴的头盔却往往被忽略。4月3日,公安部发布新修订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国家标准,首次把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类型和技术要求纳入标准,填补了之前的空白。那么电动自行车头盔的“新国标”都有哪些要求?
目前,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出台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811-2022),对头盔的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7月1日起实施。太原市场上出售的电动自行车头盔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如何安全出行,选择、佩戴合格头盔成为关乎百姓生命安全的重要议题。今年4月,公安部发布GB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国家标准,首次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类型和技术要求纳入标准。你在买头盔的时候会注意是不是“新国标”吗?
今天(7月1日)起,由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正式实施。这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