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热线寻多年未见老同学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钱琨 实习生 苏悦)广州市民范永久日前致电本报新闻热线,欲寻找大学同学王国荣。范永久和王国荣1991年至1995年在石家庄的河北地质学院学习,王国荣是云南人,毕业后到唐山二十二冶工作,两人失去联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5日讯“如果不是这位民警,我恐怕今生都找不着他了。”25日,许爷爷握住民警李窈的手,眼泪止不住流出来。24日下午,许爷爷步履蹒跚地来到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球场派出所,求助民警帮其寻找失散40多年的老同学。许爷爷到派出所求助。
“您好,可以帮帮我们吗?我看到你们抖音发布的视频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家属或同学,我有一个小学同学,我们小学时玩的非常好,小学毕业后他回了山东老家,一直到现在三十多年没有联系了。现在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想找到他,非常感谢你们。
魏焰华说,在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就都不在了,自己先后跟着大伯、爷爷奶奶长大,“对于我来说,这些同学的情谊格外珍贵,他们就像我的亲兄弟姐妹,现在我们班上的同学我都已经找齐了,只剩下她们俩了,我想只有找到他们我们这个班级才算完整。”
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通讯员 唐时杰为了归还40多年前找老同学借的300元钱,1月24日,一位84岁老人来到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球场街派出所求助,想找到失去联系40多年的老同学,民警被老人的诚心所感动,帮助老人完成了心愿。“警察同志,能不能帮我寻找40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
7月28日,扬子晚报刊发了《@南京三十一中1963届毕业生 老同学叫你来聚会》,帮助读者赵子凤女士寻找60年前的老同学。7月31日,赵子凤的同学、此次同学聚会的组织者马维焕十分开心地告诉记者,已经联系到一位老同学戴啸武,非常感谢扬子晚报的帮助。
记者王兰兰报道 郑州市民彭军和原住在我市三里堡的李金安曾是原中山路二小的学生,同窗五年让他们成为少年时期最要好的朋友。1968年小学毕业后,他们去了不同的中学读书,后来他们又去了不同的地方下乡。随后,他们便逐渐失去联系。
薛申金至今保留着这张合影照片,希望借此找到老同学。半岛都市报2月4日讯(记者 刘玉凡) 眼看要过年了,可家住市北区康居公寓的薛申金一直有件心事放不下。40年前,他们50位同学到海阳盘石公社小店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同学之间断了联系。
当年的合影“我是河北邢台人,1966年在呼和浩特市上过学,想通过微信寻找当年的那些老同学,希望你们能帮助我!”昨日,一则这样的求助消息出现在本报微信朋友圈,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时隔将近50年,为什么会突然想寻找老同学?当日,记者通过长途电话联系到求助者杨殿庆,对这件事进行了采访。
等了22年,蒲佳凤还是没有幺妹的消息。与他一同等待的,还有幺妹当年同班的同学。每到毕业季,任女士都会忍不住想起,“失踪”22年的蒲佳音,“这些年每次搞同学聚会,其他同学都能联系上,唯独她(蒲佳音)一直缺席。
姜诗娟女士:我今年75岁了,50多年来,我一直锲而不舍地在寻找一位初中老同学,她叫胡贤英。我和胡贤英是初中的同班同学,我俩先一起在市十九女中读书,后因学校调整,又一起转到市二十七中读书,初中三年我俩是同学兼亲密好友。1957年初中毕业后,去了湖南工作。
记者王兰兰报道 1月23日,本报A5版刊登了一则题为《小学同窗5年 40多年未见面 彭军寻找老同学李金安》的报道,毕业于原中山路二小的郑州市民彭军想通过晚报寻找当年的小学同窗好友李金安。没想到在晚报的牵线下,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詹程开世界很大,若不刻意安排,也许同在一座城市也很难见上一面,世界又很小,总有不期而遇的缘分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等你。最近,前来参加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组织的“银龄夏令营”活动的李水林爷爷和爱人张知因奶奶,居然在同幢楼里碰到了曾经的校友樊丽娟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