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大多都是以大团圆结局画上句号,比如主角总会在击败大恶人之后抱得美人归,接着在群雄的簇拥之下登上武林之巅,这样的故事无疑是众望所归,可这样的故事看多了,也难免觉得乏味,所以金庸选择了另一种让故事烙印在读者心中的做法,即是留下一个让读者意难平的结局。
金庸笔下最厉害的主角是哪一位?你的答案或许是练成太玄经的石破天,或许是能以一敌千的阿青,也可能是将逍遥三老内力集于一身的虚竹,但这个问题若是换成“金庸笔下最有侠气的主角是哪一位”,那答案必然只能是郭靖。
华筝公主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女儿,也是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女儿,她就像草原上的一枝玫瑰,娇艳欲滴,活泼可爱,从小跟随她的父王和她的王兄托雷在大漠生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快乐生活,无忧无虑。
姑姑,我还要吃肚包肉“姑姑,我还要吃肚包肉!”忽必烈满脸期待,眼中闪烁着渴望,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催促着。然而,话音刚落,旁边的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忍不住对忽必烈发起了脾气,语气中透着几分严厉:“你多大的人了,还整天只知道粘着阿布格额格其,整天只知道吃!
就在杨过和黄老邪在嘉兴谈话的几周前,蒙古这边。阿布和啊哈回来了,孛儿只斤·阿里不哥,慌慌张张的跑进华筝的帐篷,对忽必烈喊道。阿里不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对忽必烈高声喊道前方战报传来,数月之前,蔡州之战已定,大金已灭国。忽必烈到是没有像阿里不哥那样高兴的手舞足蹈。
一个汉族小朋友,自幼在草原上,和成吉思汗家的野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长大,随后又在蒙古军中效力,变成了一名骁勇无敌的战将,参加了著名的蒙古人西征,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这个金庸笔下的传奇,在真实的历史中,有没有可能会发生呢?
忽必烈在华筝公主的帐篷里醒来,四周的布幔轻轻摇曳,阳光透过缝隙洒入,给帐篷内增添了一丝温暖的光辉。他一时感到有些迷茫,试图理清思绪。他以为在梦境中听到的系统声音只是他发烧时的幻觉,但当他清醒过来,脑海中再次响起一声清脆的“叮”,他才意识到原来这一切并不是梦。
之后的几天时间,忽必烈一直没有去找华筝,他让阿里不哥弄来耶律铉的批注公文书信,自己临摹着学习笔迹,数日之后,忽必烈以耶律铉的笔记,写了一封邀约海迷失的信。信的内容是,耶律铉邀请海迷失,在今天晚上夜深时,去十里外的一个山谷里,探讨人生。
现在的忽必烈,就是传说中的恋爱脑。要是托雷知道这件事,只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要跳起来大喝一声,老子打死你这个蒙奸。但托雷不知道的是,即便是按照正常的历史剧本走,忽必烈最后也是当了蒙奸,带着汉人的军队,把他的亲弟弟阿里不哥的汗位给夺了,最后才开创的大元朝。
经过贵由这么一闹,忽必烈再也没有留在华筝这里吃饭的兴致。他先是安抚了弟弟阿里不哥,仔细叮嘱他要隐忍,不可为兄弟和母亲招来杀身之祸,并让阿里不哥回去把自己的想法转达给各位兄弟。他自己则是走到华筝公主的身边,语气坚定而温柔地说道:“姑姑,别怕,有我在,我就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你。
忽必烈在吐露心迹之后,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但他也知道,不能光表白而不付诸行动。现在自己有了系统的支持,心中渐渐生出一股自信,他不再害怕窝阔台那一脉的威胁。然而,贵由刚才的行为与言辞,始终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仿佛是一个阴影,令他无法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