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冬奥会,让人们记住了冰墩墩、雪容融这对玩偶,它们的设计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符号。一个符号的生成与发展,其背后有着强大及复杂的文化支撑,而一旦文化经过漫长的积淀形成了符号,它的寓意就会有长期性及稳定性。
看画的乐趣之一在于放大、再放大,但看着看着,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故宫名画记」之奇奇怪怪的名画大赏请看,这幅画以汉晋间的高人逸事为题材,出现在画中的人物有马季长(马融)、阮孚、边孝先(边韶)陶潜、韩康、毕卓等六人。唐《陆曜六逸图卷》陆曜 局部看着看着,我“噗嗤”笑了出来。
“旧宫新语”以宫廷原状空间为切入点,力图以小见大。从今之所存,还原历史上的艺术与文化、礼制与文明。研究对象不止于物之本身,更关注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联系,及人与人通过物这一纽带而形成的空间轨迹。以家具为例。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宫廷画师姚文翰和张廷彦奉命用白绢画《万国来朝图》,将外国使团于不同时间来中国朝贡的场景虚构浓缩于一卷之内:宫殿灿烂辉煌,乾隆皇帝端坐殿上,怡然自得,各国使节俯首阶下,虔诚敬畏,好一派“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盛况!考“万国来朝”一词,较早见于《隋书》。是书《音乐志》记,隋炀帝“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万国来朝,尽显天威。朱元璋登基不久便确立将朝鲜、日本、安南、暹罗、爪洼、湓亨、渤泥等15国列为“不征诸夷”,并采取“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啥意思呢?就是说,我大明王朝不差那几个子儿,你们这些捧我场、给我面子的国家来朝拜的话,带点地方特产之类表达个心意、让我高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