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1月9日,李大钊撰写了一篇以《牺牲》为题的精短散文,后来用“孤松”这一笔名发表在1919年《新生活》杂志第12期上。文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事迹,本报从5月6日起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阐释英模精神,阐发时代意义,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说,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发表《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和演说,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发表《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和演说,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在一百多年前,李大钊携笔从戎,以文报国,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坚信中国的青春即将到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火炬在他的手中点燃,照亮中国的前路。
近日发布了“我看见”版预告: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怀揣“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的赤诚之心,以信念和实践,铸起中国革命征途中不朽的旗帜,感召了一批批仁人志士,共同踏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探索救国救民之道。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