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等国家一直鼓吹在经济上脱离中国,但是欧洲比如德国企业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加码中国,请看看近期德企在中国的主要投资计划:宝马mini电动车生产线整体搬迁至中国张家港,与长城合资光束汽车,专门生产纯电mini;
江苏常州划了大片的地,和德国工业进行对接,比如中国(常州)德国中心,常州中德产业园等等,这些地方运行好多年了,常州政府经常在广播里说,以德国为榜样,向德国学习,对标德国的产业,常州的金坛区几乎已经成了德国的“飞地”了,被人称为“德企之乡”。
从近期德国政府、研究机构等发布的报告和数据看,中德经贸合作企稳向好,德企持续对华投资,加速布局中国。德企在华实际感受如何?务实、稳健的德国人为何扎堆深耕中国市场?新华社记者走访享有“德企之乡”美誉的中国江苏省太仓市,从德企高管、在华德国创业者口中寻求答案。
在二十多年前的世界舞台上,德国稳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之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位列美国之后。尽管德国经济承受着高成本压力,与东欧的竞争加剧,但无人能否认它依然是欧洲化学工业的引擎。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综述老百姓对德国的印象,无非就是严谨、精致,还有他们那些精致复杂到让人头疼的工业产品化工产品。德国的化工产品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从塑料、药品到高科技材料,样样都做得精致复杂。
中国放开以来,世界多国瞄准中国市场,大力地对中国投资,不少国家都成为了中国的密切贸易伙伴。经济全球化下,中德关系深入发展,推动着两国经济的腾飞,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中德关系如胶似漆的情况下,德国政府突然公开宣布了一个政策方针,称要对中国企业投资德国企业的投资担保设置一个上限,数额恐怕是30亿欧元。
新华社南京/柏林3月21日电 题:德国企业为何如此青睐中国市场新华社记者陈圣炜 郑开君 杜哲宇 德国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10.3%,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
周家兵与某些外资企业陆续撤出中国不同,德国企业正在加速布局中国,还有不少德资集团来中国深度调研投资环境,如德国大众、拜耳、巴斯夫、德固赛等企业。巴斯夫在中国广东湛江投资百亿美元,打造一体化化工基地,这是该集团迄今为止在海外最大的投资标的。
9月16日,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化工旗下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将在年底前在中国上市。早在2017年底,两家公司就表示计划让克劳斯玛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笔交易仍有待中国相关机构及监管单位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