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浙江宁波,太平天国的“戴王”黄呈忠一张罕见留影,镜头前,“戴王”黄呈忠端坐在一张铺着虎皮大衣的木椅上,头上戴着一条方巾,眼神中透着一股股令人胆寒的杀气,他身后则是两位亲兵,一个手持令旗,另一个则手持武器,注视着正前方。
上 “天王”洪秀全长得很丑 拜上帝教和金田起义的领导人、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原籍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清嘉庆十八年农历十二月初十(公历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汉族客家人。
被洪秀全称为“戴王”的人有多狠?英法联军协助清廷反击,“戴王”硬碰硬迎战,造成三艘军舰被击沉,“无敌”洋枪队伤亡惨重,一张老照片揭开人物疑云。一张照片窥百战人生1861年底,一位来自英国的商人乔治·哈特,受邀前往太平天国将领“戴王”黄呈忠的官邸进行拍照。
1862年,浙江,太平天国“戴王”黄呈忠,带着自己的手下,拍下了这一张合影,镜头中的他头戴方巾,目露凶光,坐在一张铺着虎皮大衣的椅子上,身后的两名亲兵左持洋枪,右持令旗,看起来有点木讷,表情非常僵硬,那时候照相机还是一个稀罕物,相信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拍照。
洪秀全等主要领导人,都是喜欢乘轿子的。乘着轿子多威风。文职官员自然是乘轿子;就是武人行军,指挥战斗也常乘轿子。当时官场的风气,确实也很讲究乘着轿子去指挥战斗。80岁的署广西巡抚周天爵,就是乘在轿子里,在将士身后督战的。农民是善于模仿的。
一百五十多年前,1851年咸丰元年的1月11日,一位37岁的广州人,因科考四次名落孙山,深受打击,发烧昏迷自称是上帝二儿子、耶稣的弟弟,建立了“拜上帝教”,终于几经酝酿,于这一日,在广西桂平的一个小村庄,发起了震惊中外的“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60年侍王李世贤率领的太平军虽然在福建取得了多次胜利,但在西方列强和清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太平军余部尚有数万人,留下来继续抗清似乎已经不可能了,四周都是清兵,海外都是西方列强的军舰,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当猪崽被卖到国外当“契约矿工”,太平军余部约三万人选择了这条唯一的生路。
现代武器的发明,使得个人武勇从战场上落幕,现代很难再有一场战争的胜利是因为极个别猛将的个人武勇而取得,人们印象当中的猛将形象也多为关羽、张飞、吕布这样的古老历史人物,但这些古代猛将留下来的画像要么没有,要么太假,使得咱们现代人对于古代猛将都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实在是历史爱好者们的一大憾事。
“四王”故里在广西藤县大黎镇。这“四王”指的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来王陆顺德、侍王李世贤。“四王”雕塑藤县大黎镇位于梧州市的西北面,与蒙山、平南及金秀县相邻,我们从平南县同和镇妙客村出发,车在竹海原野中飞奔,一小时左右便到达了大黎镇。
第八回 冯云山桂平传教 洪秀全金田起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广州大批水勇、搬运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他们为了寻找活路,秘密结社。两广、两湖、福建、江西的会党趁势而起,扩充势力。广东有不少失业水手沿珠江西上,会党借机由广州向南宁转移。
来源:【赣南日报】冬头帕又称柳条帕,简称头帕,是客家妇女秋冬季节用于防风、防寒的头帕。主要流行于江西赣南“三南”地区,以及与之相邻的安远、信丰等部分乡镇,分作冬头帕和半冬头两类。冬头帕由条帕、抹额和花带组成。条帕是一块长方形红花布,长约1.7尺,宽约1.
来源:【赣南日报】客家织带是江西赣州龙南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2012年5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客家冬头帕由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组成。护额前面的两根丝带,犹如客家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引人注目。
太平军作战以童子军打头阵 悍不畏死胡以晃在平南山人冲宣传拜上帝教,密谋发动反清起义时,住在大黎古盘冲的胡姓人家,因为和胡以晃常有往来,也把拜上帝教的宣传引入大黎山区。西岸村旁的黑石项,新旺村背的墨砚坪,就是当年秘密敬拜上帝的场所。陈玉成是最早参加的小信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