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规范种公猪饲养管理,提供所需的营养,确保精液品质。2.范围适用于所有公猪站以及各猪场配种舍。3.职责a) 负责本组的日常管理工作,编排生产计划,组织和落实各项生产任务。b) 负责本组种猪转群、调整工作。c) 负责安排本组各类种猪的预防注射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
种公猪要有良好的繁殖性能。为了提高与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头数,对种公猪要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种公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喂量,与其品种类型、体重大小、配种利用强度等因素有关。实行季节性产仔的地区或猪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分为配种期和非配种期。配种期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料喂量均高于非配种期。
猪场兽医盘点:种公猪饲养管理方略 陈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农业农村(615100) 种公猪养殖管理环节营养控制是维持正常体况、巩固基础免疫力、发挥最佳综合生产(繁殖)性能的关键点,全价而均衡的日粮营养供应能够保持公猪种用标准体况,其性欲旺盛、精力充沛、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
在种猪生产中,目前还有部分规模小的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技术较落后,笔者针对种猪养殖户存在的问题,谈一下“瘦肉型”种猪与仔猪饲养管理方面的一些要点。一、种猪的饲养管理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①种公猪舍应具备充足的光线、通风、清洁、干燥的条件,并且有运动场所。
仔猪出生时的管理规模猪场哺乳仔猪的管理不单纯是一个成活率的问题,而且有断奶整齐度。体格的过大差异将为以后的仔培、肥育带来不便,影响猪群正常周转及均衡生产。为此提供个体均匀、断奶体重大、生命力强的仔猪是哺乳期仔猪饲养的主要目标。
摘要猪群保健不只是平常所说的保健用药,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猪场的选址,猪群营养,猪群的管理,养殖人员工作落实情况等几个关键点,文章对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供大家参考。关键词防治措施;猪群保健;饲养管理随着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疫病也变得愈加复杂。
预防子宫炎的核心是排出来,每到夏天子宫炎就会成为猪场的一个头疼问题,甚至在很多猪场由子宫炎导致的母猪淘汰可以占比1/3以上,对于引起子宫炎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恨不得除净而后快,但真相是,其实子宫炎的发生和细菌关系并不大,预防子宫炎的核心是尽快排除产后子宫内存留的大量恶露。
一、保温。根据仔猪出生日龄调整和安排保温设施,保证舍内达到规定的温度。 产前1周舍温为22度, 分娩当周舍温为27度, 产后2周舍温为26度, 产后3周舍温为24度 , 产后4周舍温为22度。二、检查产房环境。要防止贼风,要控制湿度,一般适宜的湿度是60—70%,不超过80%。
2004年,我在一个一千多头母猪猪场当场长;按以往的规律,我都会把培训放到议事日程;但几次培训下来,发现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理想;因为员工人数多,还有几个技术人中,有许多地方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执行下来就变化更大了。
产房仔猪犹如猪场里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猪场朝气的象征,是猪场盈利的希望。产房仔猪护理涉及到一系列技术,笔者将在PSY应用研究院公众号陆续发布仔猪护理系列六套实用技术,包括活力提升技术、初乳管理技术、伤口管理技术、寄养调栏技术、补铁增重技术以及教槽补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