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义伟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莆田蛇年春节年味浓度爆表。2月4日,携程发布《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莆田上榜春节“非遗热门目的地”。莆田元宵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游客来莆田闹元宵、过大年。
不由让人感叹其地之广、物之博。2009年9月30日15时33分,由中国政府提名、莆田湄洲岛管委会和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申报的妈祖信俗,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由此诞生。
4月22日晚,《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8点黄金档播出。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旅部共同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福建篇在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录制,作为2023年首期节目播出。
从纤毫毕现的木雕到热气腾腾的红团,从墨韵雅致的竹刻到黄金瓷器,仰可追妈祖故里舟去远,近可尝炝肉焖豆腐的本地味,穿梭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在烟火气和时代美学的光晕中,人们通过遇见非遗记忆与技艺,换个方式触摸历史,感受活在今天的非遗。
推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积极引进并落地拍摄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擦亮千年木雕、千年莆仙戏等非遗名片;以“非遗+县区”“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等,探索非遗传承保护新途径、新模式,激发文旅融合强劲动能,助推莆田打造“非遗之城”。
说起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会想到什么?咱大福建人杰地灵非遗项目可太多了其中还有9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你知道是哪些吗?它们又究竟有何魅力?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一起走近福建的世界级非遗,探寻遗韵悠长的历史印记,保准让你惊叹连连!
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妈祖文化、莆仙戏曲、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源远流长,是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莆田,山海兼备、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近年来,莆田市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大资源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营造向上向善的清朗网络空间,中共莆田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海峡导报莆田全媒体中心联合创新推出《海评面》新媒体网评专栏,高举法治精神的旗帜,以全局、理性、客观的思维,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审视经济社会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创作一批具有积极思想导向意义的新媒体网评作品。
妈祖,一位“海上女神”,以扶危济困、救助海难的传说而闻名。今年11月18日-11月19日,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将隆重举行。让我们一同奔赴莆田,探访这片神秘而令人陶醉的文化宝地。漫步莆田,可邂逅千年时光的印痕,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前来。
央视网消息:莆田木雕是中国木雕四大名雕之一,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莆田木雕以精细的雕刻技艺、生动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著称,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向世人展示其跨越千年的不朽魅力。
2024年12月4日,“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蛇年春节也成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推动全国策划开展近7000项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播展示活动,重点推进10项“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
记者昨日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春节期间,我市持续创新文旅推介,推出特色文旅活动,众多游客来到莆田过大年,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据统计,春节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40.07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其中过夜游客同比增长45.6%;游客旅游花费13.42亿元,同比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