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弥在九里山策划逃跑。于是,他一进营房就坐在我的行军床上,叫我把五万分之一地图给他摊在床上,看徐州到永城的路线地形,并自言自语地说,这么大的一个总部,几个兵团好几十万人,还有成千上万的车、马、炮兵、战车,都挤到一条路上怎么走得动呀?
*本文摘自高密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于天助调查整理,原标题《李弥逃脱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我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围歼了杜聿明直接指挥下,从徐州向西逃窜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
李弥 图片来自网络在蒋系将领中,若说有人能够与擅于逃跑的孙元良齐名,那也只能是李弥了。按理来说,对危险的直觉,或者说对战场危险拥有敏锐的判断力,是一个将领的特殊能力。如果把这个能力用在正确的地方,帮助部队摆脱危险,获得胜利,这位将领就具有成为名将的潜质。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在1949年的寒冷夜晚,一个看似普通的推车悄然穿行于潍县的暗影之中。推车上,一个身影蜷缩着,身上盖着破旧的大衣,脸色苍白,仿佛随时会断气。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曾在淮海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国民党将领李弥。
李弥兵团自一九四八年九月北调徐州,先后机动于徐州外围,西出丰县,东至八义集、碾庄圩地区,为时经月。李弥根据“剿总”命令,令当时尚在碾庄圩附近的第九军第三师一部于马头镇附近占领阵地,对郯城方向警戒,掩护黄兵团北侧的安全,待黄兵团的第二十五军到达接替后归建。
而在1957年,一个躲在贵州深山里的农民,就因说了个成语而暴露。郑蕴侠是江西临川人,于1907年出生在临川一个官宦家庭,父亲郑宗尧是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同盟会会员,回国后曾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在解放战争中,这是我军歼敌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国民党失去了精锐部队的56个师共50余万人,其中大部分高级将领的下落都在我军的掌握中,比如杜聿明、黄维被俘,黄百韬、邱清泉被击毙在战场上,李延年等人率部逃窜,只有第十三兵团的司令李弥,他的下落在一段时间里是个迷,而李弥再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已经是1950年,那么,他又是怎么从解放军的包围中逃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