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蒙上九》记载:“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译文:攻击愚昧无知之人,是寇贼行为,会受到惩罚;翻译过来是说:凡捉获逃亡的盗贼,若其身上携带钱财,钱物归捕捉盗贼的人所有,那时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不是由政府出钱,而是从罪犯身上获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包括《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等法律文献,其中《法律答问》中有案例称:“盗贼在大街上杀人伤人,周围袖手旁观的人,距离百步之内的,与发生在野外的情况相同,要缴纳两副甲作为处罚。
(文/叶娜)古人动不动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关键时刻还能来个“挺身而出”,“急公好义”啥的,相比现在看见老人不敢扶,见了别人自杀还点赞的情形,小伙伴们是不是纳闷古人这行侠仗义的底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难道古代的老人不讹钱?还是古代的人修养高素质好?
官员递补要先阉割再授职五代南汉后主刘鋹(chǎng)认为“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意思是说官员没有生育能力,就不会想着为子孙后代谋私利,这样就会对皇帝更加的忠诚。他颁布的不是法律,而是失传已久的武林绝学,葵花宝典!
许 磊 来源:人民法院报。见义勇为一词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古代有血亲复仇的传统,如果自己的亲人被人伤害了,不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可以自行复仇,但是,如果是见义勇为者杀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是不能复仇的,擅自报复者要处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