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融媒讯8月7日,曲靖市二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开展医院首例脑起搏器植入术(DBS),为一名患有帕金森病10年的患者解除病痛,该项技术填补了医院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的空白,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缓解患者疾病症状的目的,是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震颤和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调控技术,具备“微创”“可逆”和“可调控”的特点。
扬子晚报讯(记者 吕彦霖)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记者从南京鼓楼医院开展的主题义诊中了解到,目前帕金森病尚不能根治,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起搏器植入(DBS)手术已经成为重要选择。
“一直困扰我的帕金森病,吃药多年已经没多大效果了,没想到手术后,手和脚都不抖了,还能摆脱轮椅可以自己走路了!”4月18日,来自香港的伍女士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进行开机和调控,开机后,伍女士激动地离开轮椅站了起来,绕着科室走了两圈。这般简单的自主行走,伍女士盼了6年多。
年仅39岁就开始出现肢体震颤、拖步,早早就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度过了药物治疗有效的“蜜月期”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最后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俗称脑起搏器)。今年只有44岁的林正(化名)确诊帕金森病5年,体重下降、不愿社交,直到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治疗,情况方才改观。
来源:【宝安日报】龙华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DBS手术。梅杰综合征患者,是一个很少被看到的群体。因为异于常人的“眨眼、面部抽搐、表情怪异”,他们中很多有着严重的焦虑抑郁,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图说:示意图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女子抗帕6年,症状逐渐不受控制,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通过8触点双靶点脑起搏器(DBS)为其治疗帕金森病,也为更多的运动障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肢体不受自控的痛苦,折磨了杨女士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