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者说古都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典型特征之一,就是中轴线建筑透射出来的和谐之美。《建筑——和谐之美》为古都文化丛书之一,202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多角度出发,以包括中轴线建筑在内的古都建筑为对象,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和谐艺术与文化。
新华社新德里7月27日电(记者伍岳、施雨岑)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蓝天白云下的北京故宫。
钟鼓楼钟楼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是北京老城内城市肆区域的标志建筑。鼓楼、钟楼南北纵置,两座建筑之间由一长方形广场连接。明清时期,钟鼓楼承担着城市计时与报时功能,为重要的城市管理设施,见证了中国古代钟、鼓报时的传统生活方式。两座建筑气势恢宏,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景观视点。
2016年,北京市政协委员胡永芳为拍摄北京中轴线纪录片而徒步沿线走访当地居民,却感受到人们对「中轴线」这个概念的陌生,「有许多居民都不知道自己就住在中轴线上」,「还有许多居民说,中轴线远了去了,到鸟巢北边呢!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城市中心线而是一个历经七个半世纪发展形成的世界遗产是历经了元、明、清形成的建筑群也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独特见证在目前现存资料中直到1861年中轴线的天桥才拥有了第一张照片天安门最早的全景照片拍摄于1898年故宫最早的照片拍摄于1900年100年前北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魏梦佳)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教授,听他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条中轴线,大美北京城。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穿起了北京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脉络。